張玉花
摘 要:創新在當今時代的發展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國家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時代的前行都離不開不斷的創新,不斷提出更多的先進理念、研究出更多的先進技術,推動國家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不斷突飛猛進。我國的教育事業就是以培養更多的國家建設所需的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超前的創新思維、突出的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在此,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措施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發展;策略
當前我國的教育領域實施的是素質教育,推行的是新課程改革,因此,廣大教師都已經把教學的策略和方向及時進行了調整,不再片面追求教學成績的提高,不再片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而是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工作。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可以說是保證一個人不斷進步、保證一個民族不斷振興、保證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主要推手,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的工作重點。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提高的基礎工作,更加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創新因子
小學生處于思維發展的活躍期,但是注意力集中時間極短,在學習過程中極容易出現精力受到外界無關事物影響,因而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如果不能確保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就無法展開,就沒有辦法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不能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更不要說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了。因此,教師需要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而創設教學情境就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手段。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秋天》教學中,教師就運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了課文內容,運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氣溫下降、樹葉黃落、天高氣爽、大雁南飛的景象,把小學生深深吸引到秋天來了的氣息當中來,之后再對小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充分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描繪秋天的景色。很快小學生就說出了玉米黃了、棉花開了、大豆變得金燦燦的了,燕子飛走了、青蛙不見了,小動物們穿上了厚厚的“皮襖”等秋天到來的特征,一方面豐富了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另一方面拓寬了小學生的思維,深度激活了小學生的創新因子,實現了小學生創新理念的激發。
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鼓勵小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敢于從平常的現象和熟悉的場景當中尋找到不足,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進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順利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更大提升。例如在《烏鴉喝水》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帶領小學生一起對課文中的故事進行了探究,學生對烏鴉的機智伶俐感到非常敬佩,發出了一陣感嘆聲。這時候教師對小學生進行了啟發:“同學們,這只烏鴉是不是很聰明呀?它能夠想出這樣的辦法來喝到瓶中的水,真值得我們學習啊。那么,你認為這只烏鴉喝水的方法是最好的嗎?你還有其他的喝水方法嗎?”這些問題瞬間引發了小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他們也積極發揮自己的質疑能力,很快找到了其他的很多方法,比如有的學生說如果水瓶里的水量不是很多,那么裝入石子水也不會上升太多,所以可以把瓶子慢慢傾倒喝水;有的學生說可以用一個吸管放到瓶子里邊,那樣不就很輕松喝到水了嗎?這樣的質疑活動給了小學生創新思維極大的發展空間,推動了小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激發充分想象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創新能力很多就存在于他們的想象當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給小學生創造展示想象能力的機會,讓小學生在此過程中實現創新能力的發揮,以此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更大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我不能失信》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小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閱讀,又采用分角色朗讀、課堂情景劇表演等方式開展了多種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小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語氣、表情、動作等方面把人物表現得活靈活現,甚至有的小學生還加入了一定量的自己獨特的語言,讓表演的過程變得更加妙趣橫生,讓課堂變得更加和諧,同時也促使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最佳的展現,實現了創新能力水平的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對小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進行深入的指導,通過創設多種情境的方式激活學生思維,拓展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能夠合理分析,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不斷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秋艷.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2(3):272.
[2]胡文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10):143-144.
[3]寧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J].軟件(電子版),2015(9):10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