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君華
摘 要:在我國人口流動日趨活躍的今天,城市留守小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已經不亞于農村。城市留守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體,無論是社會、城市小學還是家庭以及小學生自身的因素影響,導致城市留守小學生在道德建設方面出現了諸多的問題。班主任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其肩負著德育重任。對此,主要就對城市留守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班主任;城市留守小學生;德育;教育方法
城市留守小學生的德育是一項極具復雜性的龐大工程,其需要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充分地發揮作用,在整體建構下提升小學生的思想素養,為其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就當前的城市留守小學生的德育情況來看,德育缺乏規范性、學校教育對城市留守小學生的德育不甚重視、城市留守小學生的家庭德育缺位等情況大量存在。這些情況的存在不僅影響著城市留守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的養成,還限制著德育的進一步推進。對此,作為班主任,我們要肩負起城市留守小學生德育重任,從多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
一、落實德育首要地位
縱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的有關內容,其明確指出,學校應當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將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使其貫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其在參與學校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同樣要始終將德育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我在對城市留守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除了會與道德與法治任課教師進行積極互動,合力探究專項教學活動之外,還會在課程教學之外,開展多樣化的德育活動。
其一,我會引導學生在周一參與升國旗活動,提高國旗下講話的實效性。國旗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征,學生能否對國旗產生熱愛與尊重,直接影響著其愛國主義的養成。對此,每周一除了參與學校組織的升旗儀式之外,在班級里,我也會組織學生進行升旗儀式,并邀請每一位學生在每周做一次升旗演講。其所演講的內容與國旗、國家有關。可以是國旗的由來、國旗的象征、與國旗有關的熱點話題等。借此,在豐富多彩的演講活動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對國旗產生熱愛之情。
其二,我則會定時地組織學生開展班會活動。在班會活動開展中,我會對所執教班級小學生的發展動態進行了解,針對其所出現的思想誤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借此激發留守小學生的客觀心態。
其三,積極組織學生合作開展班級實踐活動。對城市留守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光光要靠說教,還要借助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品德素養在實踐活動參與中進行檢驗,在實踐活動參與中實現提升,從而自主地探索出良好的品德行為,并將其落實到實處。我往往會聯合社區、機關組織等開展“留守學生獻愛心”“清除垃圾從我做起”“傳承傳統文化我能行”等課外實踐活動。在實踐參與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獲得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其道德品德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班級德育環境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說過:“環境改造人,人改造環境”。這一至理名言中蘊含著德育環境思想。對此,我在對城市留守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往往會從環境入手,為學生創建出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使學生在環境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樹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首先,我在組織班級活動的時候,會大力挖掘小學生的閃光點,充分地發揮班級黑板報、文明角、宣傳欄等作用,由學生自主地將良好的思想行為以文字或圖畫的方式展現出來。其次,則是要發揮留守小學生道德榜樣的作用。我在組織班級活動的時候,會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發現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并引導其將自身的良好行為展現出來,為其他學生做出榜樣。比如,我們班的一名留守學生,盡管其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其懂文明講禮貌,在爺爺奶奶良好的教導下,嚴格遵守班級規則,文明禮貌地對待他人。對此,我在班級活動開展中鼓勵該學生作為本班的文明小使者,對班級學生的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并以自己的文明行為為其他學生做示范。
三、豐富德育資源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其認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對此,我在對城市留守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首先會樹立起生活教育理念,立足生活探尋豐富多彩的德育資源,以此豐富德育內容,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其積極地參與德育活動。以感恩教育為例,城市留守小學生的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選擇離開子女外出打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況下,一些小學生出現了自私冷漠,不懂得回報等思想問題。對此,我在組織感恩教育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班會活動開展中,為學生呈現一些來自于父母所錄制的工作紀錄片,使學生在觀看中意識到父母工作的不易,進而引導其樹立感恩意識。與此同時,我還會發揮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在學生父母回到家中的時候,邀請一名學生家長到班級里為學生做生活經歷講述,如此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父母的距離,還可以使學生在父母真實的工作講述下,理解父母的不易。
總之,班主任要肩負起城市留守小學生德育重任,將德育置于班級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借助多樣化的方式,諸如構建德育環境,豐富德育資源等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引導其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
參考文獻:
[1]葉青.被家庭“留守”的城市小學生[J].少年兒童研究,2012(14):14-16.
[2]王超.關注留守學生 改進德育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15-1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