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蕾
摘 要:閱讀一直以來都是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難題。當前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推進,語文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因素逐漸得以強化,而這就對任課教師的具體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基于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和個性化需求等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以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實現個性化閱讀的優質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閱讀;教學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尊重個性與展示個性等已成為當前的一個趨勢和潮流,這一點也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小學階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個性、需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感悟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各任課教師就需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有益于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還需對針對具體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索,最終借助更加科學而優質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閱讀能力得以提升。
一、豐富形式,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需求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并不單單局限于口頭閱讀這一形式,根據不同的內容、需求等,它可以轉化為說、唱等多種形式,即使就口頭閱讀來說,其也可以細分為略讀、默讀、分角色朗讀等。與此同時,由于興趣、學習習慣的不同,小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對于具體的方式就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方式供其自由選擇,助力閱讀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六年級課本中《我愛你啊,中國》這篇課文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打破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而引入個性化元素。具體而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向學生建議多種閱讀方式,比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出聲朗讀或者是默讀;可以與同學合作分段落進行閱讀;可以給文章配以自己喜歡的曲調,以唱的形式閱讀文章等。接著,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以及喜好等選擇不同的閱讀形式,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就都可以得到滿足,從而使他們對閱讀活動產生極大的興趣,最終積極配合教師高效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二、因材施教,適應學生不同的閱讀水平
小學階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有著不同的先天條件,也要面臨不同的后天環境,因此,他們每個人都會展現出不同于他人的閱讀水平,即有的學生只需簡單讀一遍就能明白其中傳達的意蘊,而有的學生則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有所得。因此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各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同的個性化閱讀水平,從而在因材施教原則的指引下為學生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以使他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六年級課本中《鄭成功》這篇課文的時候,具體到閱讀教學環節,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就需要根據學生的綜合認知以及學生當下的表現,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閱讀能力層級,然后提供不同難度的閱讀任務。具體而言,對于閱讀能力稍差的同學,教師就需要他們通過閱讀將課文劃分為不同的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而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求他們在完成以上閱讀任務的基礎上深刻理解其中傳達的愛國熱情,進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凝練而真摯的讀后感。在此過程中,每個小學生都可以在相應閱讀任務的促使下展開個性閱讀活動,同時在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增強閱讀的自信心,以便于積極閱讀。
三、鼓勵質疑,挖掘學生不同的閱讀感悟
進入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一般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與感悟,因此他們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時候就很可能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這一點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可以顯現。在具體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展現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各任課教師就需要打破自身權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多角度思考問題,將學生不同的閱讀理解與感悟挖掘出來,將文章中的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六年級課本中《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誦讀課文的時候進行深入探索分析,從而就其中的具體內容提出一系列思考問題,比如“為什么埃斯內爾會將泥土當作禮物送給肖邦?”“肖邦那么愛國,那他為什么不留下來反抗呢?”等等。接著,學生可以就自己的閱讀思考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在教師的指引下正確理解,升華個性閱讀效果。
總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個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強化,目的在于借助學生主體作用優化閱讀教學質量。據此,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各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不斷就個性化閱讀展開深入研究,以探尋出更多高效而實用的具體實施策略。
參考文獻:
[1]艾國輝.小學語文個性閱讀的內化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55.
[2]李菊梅.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個性閱讀能力[J].華夏教師,2016(12):8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