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影
摘 要:蘇教版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一般與傳統的教材有著顯著的區別,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其更加注重經驗和基本思想的獲得。而蘇教版的教材在整個過程中更是非常重視有關“情境+問題串”的研究,以這種方式來使得學生本身的層次更為合理和更加多樣化。而在關注“情境+問題串”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尤其需要以綜合性的知識為基礎來全面地使用教材。教師本人也可以通過重現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方法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讓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情境+問題串”;小學數學;解讀策略;解答基礎
教師要想更好地使用教材,那么就需要更好地用不同方法來使用教材。而讀懂教材是一切教學設計的前提。翻開蘇教版的小學教材,我們可以看到內部的一些內容、生活經驗和設計意圖都發生了變化[1]。而要想更加全面地解讀蘇教版的教材,那么學生尤其要更好地運用“情境+問題串”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明確設計的意圖,使得人人都能夠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
一、“情境+問題串”的概念
設計幾個有聯系的情境進行數學學習,并更好地知道每個情境中存在多少個“信息包”,最終的結果是將學生在學習中最感興趣的活動都能夠編排成“故事串”,并在引發一個個獨立的問題的基礎上,更好地引發問題串。
二、蘇教版數學教材中的“情境+問題串”的改革
新版的蘇教版的內容以更多的“情境+問題串”的形式呈現,每個單元的內容都力圖以學生最喜歡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從一個個學生都非常熟悉的特定內容和情境中開發出來。學生在理解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是學習數學的過程。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有關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進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讓廣大兒童充分通過“情境+問題串”的形式來更好地提出問題和理解問題[2]。更加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學會更多重要的數學概念。
三、蘇教版數學教材“情境+問題串”的案例分析
1.注重基本活動經驗和基本思想的灌輸
在運用蘇教版教材的內容破除傳統課程教材內容的過程中,主要都體現了教師、教材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融合,重點是將老師和學生都放置在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上進行對話[3]。學生不再是全盤被動接受整體的內容,而是總體采取批判性接受的方式。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的教材應用中,多處都有包括“我的成長足跡”“我提出的問題”和其他一連串的問題。多數的問題都是將前面的問題串聯起來。例如,在學習三年級的“面積”概念時,分別設置了如下的問題:如何更好地通過比較來直接觀察和判斷圖形的面積?如何更加快速地通過直接觀察來判斷兩種圖形的面積?其實在比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拼剪和重疊來更好地判斷兩個圖形的面積。又例如,在講到一年級上冊中的“快樂家園”單元時,老師可以通過“天上有幾個太陽?旁邊有幾棵樹?小明買了幾個蘿卜?小明在調一筐蘿卜時是從多少蘿卜中選擇的”等問題來引導。
2.注重讓學生“從頭到尾”連貫地思考問題
例如,在學習教材中關于“面積”的相關知識時,老師還通過專門的“整理和復習”來設置專門的《我能提出的問題》一文,鼓勵學生能夠在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提出更多的問題。例如:“為什么在七巧板中不存在長方形?”“什么樣的形狀站立得最穩?”“如果一個圖形一般站不穩,那么我們能夠想辦法讓他們站穩嗎?”“字一般都被用在哪些場合?”這些不斷涌現出的問題相信也會給廣大同齡的小朋友以新的啟發。而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鼓勵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內在的問題,再提出問題,之后再將一些有價值和有挑戰性的問題更好地呈現出來。
3.鼓勵學生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技能
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尤其要鼓勵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并通過適當的教學用具為學生的理解適當充當“腳手架”[4]。其中,主要的問題如下:如何通過小棒來更好地理解蘊含在教材中的內容?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整體都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又例如,三年級下冊中的“軸對稱”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這樣三個問題來進行引導:如何更全面地觀察教材所提供的圖片?請折一下剛剛對稱軸的圖形,看看整個過程中存在哪些變化。請看一看和說一說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概念的特點。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每本小學數學書學習的最后,一般都會設置包括“本學期你都學到了什么”“你對數學學習的內在內容都有哪些新的想法和需求”這樣的問題。其可以在幫助學生解決和回顧學習過程的基礎上,更好地梳理學習的內容。
四、結束語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學習的過程中,所有蘇教版教材整體都非常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境+問題串”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堯.“問題串”設計及數學概念的有效生成[J].數學教學研究,2014(3):89-93.
[2]陳艷斌,朱維宗.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與RME教學之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5(15):102-108.
[3]王萍.樹立正確教材觀有效利用教材,促進教師職業發展[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9):138-142.
[4]孫敬彬.“情境+問題串”教學實效最大化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1):128-13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