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標
摘要: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受到來自于網絡的影響越來越大,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感表達方式。班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動態監控的第一線,穩定的班級管理是保證開展日常教學等活動的前提,有必要在班級管理的框架下加強網絡輿情監控,完善學生的思想監控機制。
關鍵詞:高校 班級管理 移動社交 監控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4-0012-02
我國針對高校學生思想動態的監控機制還比較模糊,從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校級領導到各學院的輔導員乃至寢室長,似乎都有監控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職責,學生思想動態在高校內部受到高度重視。但正是由于金字塔式層級化的管理機制,一旦某個環節監控機制失靈,預測機制就失去了效果。在移動社交環境下,學生的思想動態容易受到來自于互聯網的影響,在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依賴于網絡,容易通過網絡行為表現出來,網絡輿情監控需要下沉到班級管理中。
一、移動社交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研究現狀
胡存明等通過實證研究表明:抑郁和焦慮情緒對網絡行為會產生影響,即抑郁、焦慮的得分高的學生網絡行為的得分也高。[1]劉慧在研究大學生網絡行為時認為內在動因包括求職和好奇、宣泄和調適以及逃避與解脫。[2]樓巍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網絡行為主要包括網絡學習、網絡娛樂、網絡社交、網絡表達和網絡商務五種主要類型。[3]滕建勇等總結了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四個表現,包括網絡學習、網絡表達、網絡社交、網絡消費、網絡素養,并針對此概括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并提出了對應策略。[4]朱琳研究了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類型、成因與對策,認為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失范主要包括違規行為、侵權行為、暴力行為和犯罪行為,而社會集體意識的衰落和規范的缺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相對滯后等成為失范的外因。[5]從以上的研究來看,新媒體已成為加強學生思政管理的新工具,這也是基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與網絡行為直接相關,這其中就包括移動社交新媒體,高校學生管理已重視移動社交環境下的學生思想動態監控。
二、班級制度的建立與學生思想動態監控之間的淵源
班級作為我國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近代班級制度的形成追溯于京師同文館實行班級授課制到后來第一所現代意義的綜合大學,從早期京師大學堂官僚制的等級制度和同門教師下的“門生”或“同鄉”,以及因為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而興起而產生了年級學生會,到后來在年級學生會下各年級又推選出班長、室長等自治組織。而黨在1920年成立了共青團組織,并在黨的領導下,在中學、師范、職業學校等青年團體中建立團支部,成為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軍。后來共青團經歷了改造中斷時期、內戰后重建期,再到“文革”后,重新恢復共青團的組織作用,共青團是黨領導下做好廣大青年的思想工作、維護黨的宗旨和利益的后備軍。在班級的發展過程中,自班長和團支書出現后,社會主義下的班級制度逐步形成,它是教學組織和政治意識形態發展的共同產物。從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共青團團章的規定來看,現有的班級制度里,班委會的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監督和引導好學生本班的思想動態。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
三、班級制度下網絡輿情監控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的學校思想動態監控對班級的監控體系建設重視不夠
現有的預測機制存在問題是金字塔式的管理導致學生思想預測責任不夠明確,傳統的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控機制在學校內部呈現層級化的管理模式,以學校層面、學院層面、輔導員(班主任)、班級的四級管理層監控學生思想動態,一旦班委的監控功能失靈,很容易導致學生思想動態監控失效,危機就會出現。過去很多危機表明:學生發生思想、心理危機后,同班、同寢室同學不了解身邊學生的思想變化,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事不會發生或者就事不關己。層級式的管理模式導致過度依賴班級的作用和信息的層層傳遞,對班級內部的動態管理放在整個監控系統的末端,而不是學生思想監控管理中的中心。
(二)班委的職能尚未有效發揮
從班級制度的發展和根據團章規定來看,團支部下的團支書在參與班委會的管理中,其作用是引導、監督班級學生思想動態,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了解同學思想動態,定期與同學談心,注意掌握同學的新情況。但目前的狀況是團支書領導下的班委會工作職能已經被團會活動所占據,思想監控工作處于空白。在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時,更多地關注那些各方面表現優異,取得成績的學生群體。由于他們具有較好的思想政治覺悟,占據了思想動態監控的資源,更多的注意力有意無意就集中在他們身上。相反,需要思想動態監控的群體反而往往被忽視。另外,個別專職班委的職能并沒有得到發揮,目前各高校設置的心理委員在班級管理沒有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究其原因,一方面來自心理委員所具有的專業限制,普遍心理委員了解自己的工作職責所在,但是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另外一方面是缺乏指導,輔導員(班主任)也不能有效依照相應的機制和辦法指導開展工作。心理委員不能像其他委員那樣隨手拈來即可開展工作,也使其成為“不受重視”的班干。
(三)學生思想動態信息掌握不夠是監控失效的直接原因
學校層級化的管理模式導致預測機制的效用失靈,直接原因在于對學生思想狀況的了解,缺乏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可稱之為學生思想動態信息不對稱。而導致出現這樣的原因除機制外,還有就是信息收集措施沒有得到有效應用。有的學校制定了這些收集信息的方法、手段,但是缺乏實施,而有的學校并未制定相應的辦法和措施。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缺乏相應信息收集機制和辦法,班級沒有明確專門的負責人來收集學生的思想動態,或者在班級管理中涉及了學生的思想動態信息,但是尚未整理形成有效的信息,不善于分析信息的結構和影響。而學校及學院也難以通過其他途徑進一步收集學生的思想動態。endprint
四、幾點建議
(一)以班級為中心,建立有效的多層次多通道監控管理機制
互聯網移動社交環境下,必須建立以班級為監控網絡中心的監控網。形成以班級為中心向學院和學校到社會的監控網絡,就學校層面而言,必須做好學校、學院和班級三層的監測機制。班級是學生思想行為監控的第一線,因此發揮班級的作用是建設監控網絡的前提。在移動社交環境下,班級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監控主要面向學生個體,最大可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輔導員(班主任)和班委要運用好學生的思想動態傳導工具,例如關注學生的微博、QQ空間、微信朋友圈,通過學生在相關社群的語言表達來判斷學生的思想動態。學院層面則關注學院內班級的思想動態,在關鍵時間節點,通過關注班委的反饋來及時發現問題,學院領導通過及時關注學院官網的互動社區和領導信箱等來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而對于學校層面來說,在移動社交的背景下,校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要跟進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用互聯網移動社交工具了解學校層面的輿情,要及時對接好學院中間層,關注校級領導信箱、學校的論壇以及以學校同名建立的百度貼吧等知名貼吧,及時了解有關輿情。
(二)加強班級的前線信息收集樞紐中心建設
首先,在班級內部建立學生思想動態監控的有關制度。管理制度為學生提供了行為準則和行為調控的依據,使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6]作為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思想動態監控需要建立制度,通過制度明確輔導員(班主任)和各個班委的職能分工,保證學生思想動態的監控正常開展。
其次,發揮團支書和心理委員的前線作用。在班級內部,將團支書和心理委員作為學生思想動態收集中心,團支書在輔導員(班主任)的指導下,定期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狀況,根據監控機制和方法開展工作。心理委員要做好“地下”工作,了解學生的日常反應和思想變化。團支書和心理委員負責匯總并分析同學的思想狀況,建立學生思想動態信息檔案,將動態信息報輔導員(班主任)和上層管理部門。
(三)占領學生移動社交網絡輿論的制高點
互聯網移動社交環境下,管理部門和輔導員(班主任)圍繞以班級為中心的學生思想監控要主動占領移動社交網絡輿論的制高點。一是從校長到班長,都要緊跟互聯網移動發展的浪潮,了解互聯網移動社交的發展趨勢,通過互聯網移動社交平臺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輿論導向。二是通過開辟多種社交渠道,及時疏導學生的輿論導向,讓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波動導致的情緒宣泄疏導到監控的范圍內。例如:通過開設專門的論壇、主體貼吧讓學生合理發表言論,建立工作QQ、微信群,讓學生在有限的范圍內發表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糾偏,輔導員(班主任)及時發現糾正學生的反常行為和輿論。三是通過移動社交平臺和工具輸送正能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例如:通過論壇、門戶主頁建立互動平臺,開設微信公眾號,建立QQ、微信群來搭建學習交流陣地,探討共同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移動社交環境中從娛樂、輿情高危地轉向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廣闊地。
參考文獻:
[1]胡存明,李長瑾.大學生網絡行為與抑郁焦慮的關系[J].醫學與社會,2010(11):89-90.
[2]劉慧.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動因、評價及引導[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6):26-28.
[3]樓巍.大學生網絡行為分析及網絡德育文化建設路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5):76-80.
[4]滕建勇,嚴運樓,丁卓菁.大學生網絡行為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5(5):81-84.
[5]朱琳.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類型、成因與對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88-95.
[6]楊芝,黃明山.大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76-77.
Abstract Objective: In the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the network more and more, the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student's mental stat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The class is the first flat of Ideological.Stable class management is a premi-
se to carry out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framework of class management,perfecting the ideological cont-rol mechanism of students.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