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玲玲
摘 要:合作學習能夠啟迪教師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同時為學生提供一種寬松、自由的氛圍,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為了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借助于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再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差異,對學生做有效分層,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合作學習;微視頻;合理分層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分支結構初體驗”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編程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雙分支結構程序的算法。學習完這節課,所有學生要達成下列幾個目標:(1)理解分支結構的含義。(2)能正確繪制程序的流程圖。(3)能夠正確編寫If語句代碼。(4)理解雙分支嵌套結構。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分支結構初體驗”這節課時,教師主要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方式。課前,教師采用微課視頻、學習任務單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課上教師又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對學生做了合理分組,有效分層,引導學生完成分層任務,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下面就來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錄制優質的微視頻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因此,課前預習時,教師設計了畫面動感強兼具良好視聽效果的微視頻,視頻分了四個環節:(1)體驗抽獎游戲;(2)分析抽獎游戲;(3)解密抽獎游戲;(4)生活中的小游戲。視頻從有趣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共鳴,導入環節引出抽獎游戲。在了解了抽獎規則之后,學生進入體驗抽獎游戲的環節,運行抽獎程序,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了解抽獎游戲出現了兩種結果,接著視頻引導學生對程序做深入的分析,引出利用流程圖描述抽獎程序的運行過程及其算法。緊接著用解密游戲環節,幫助學生熟悉If語句代碼的書寫格式,引導學生正確編寫“抽獎程序”代碼。最后,生活中的小游戲環節指出,學生要善于發現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編寫生活中的小程序,從而提升了學生能力。
二、劃分小組,明確責任
學生在小組內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并各行其職,是保證順利開展合作學習的先決條件。為了讓合作學習更有序,教師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了小組,確立四人一組,根據學習成績差異情況,又給每個組員分配了角色,分別是a、b、c、d,其中每個組的a、b兩名同學又稱為高手,他們將共同負責完成“進階任務”,c、d兩名學生水平一般,負責完成“初級任務”。教師指派學習成績優秀,表現力、操作力強的a學生作為小組長。小組長要組織組員合作交流,指導組員完成課堂上的合作探究任務。教師還明確地指出小組成員要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過程,所有組員都完成了小組內的任務,才能獲得適當的獎勵,給小組贏得相應的分數。
三、合理分層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和諧發展。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關注個體,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認知情況合理分層,并設立分層任務才能確保每個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開展“分支結構初體驗”教學時,教師結合生活情境,創設了兩個等級的程序。A級程序是“優惠套餐”程序,這個程序涵蓋了If語句的嵌套知識點,If語句嵌套是If語句的延伸與拓展。“優惠套餐”程序屬于進階任務,每個組的a、b兩名學生去完成進階任務。通過完成此項合作任務,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編程思維和創新能力也得到提高。B級程序是“通行驗證”程序,作為初級任務分配給組內的c、d兩名學生。教師設計這個任務的目的是鞏固一般水平的學生對If語句代碼知識的理解。為了讓分層任務更明確,教師制定了課堂學習任務單,學生能夠清晰了然地明確自己的任務,課堂學習任務單如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這句話啟迪我們,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勇于研究和反思,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