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榮
摘 要:生物學科中許多概念和原理的得出,來源于嚴謹的科學實驗,可以說,實驗在生物學科學習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分析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具體的實驗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問題分析;教學方法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學習生物如果離開實驗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再精彩的教學預設都難免有些缺憾。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實驗教學。
一、生物實驗教學的問題分析
在實際的教學中,實驗教學不被重視,很多老師不做實驗或實驗不能做,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我簡要分析如下:
1.學校實驗儀器配備不全
比如: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實驗,需要用到干濕計,如果學校實驗室沒有干濕計的話,這個實驗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就沒辦法完成。
2.受時空的限制,只好找替代方法
生物的生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很多實驗受季節性、地域性影響。比如:學習“開花和結果”的內容時,有個觀察花的結構的實驗,書上建議最好用桃花,因為桃花具備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是實驗的最佳選擇。而學習本節內容時已到冬天,所以只好用其他花代替,或者不做實驗,用播放相關的視頻課件來替代。
3.有些實驗太復雜,費力不討好
由于初中生物不參加中考,學校、老師、學生好像都不夠重視,加上有些實驗又太復雜,老師費力做了也引不起學生的多大興趣。所以干脆直接講解或給學生答案。
4.實驗現象不明顯,不如放棄
受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實驗最終的現象太不明顯。有些教師認為還不如放棄不做。
從生物學的學科性質和對學生長遠發展的積極作用的角度看,實驗教學的作用非同一般,我們教師必須重視。
二、采用多種形式,搞好實驗教學
從新課程標準初中生物實驗教材來看,生物實驗教學的形式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應用與實踐、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一般在課堂上完成的是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而應用與實踐、調查研究等可安排學生在課下完成。
1.演示實驗
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的生物教師都能積極學習、不斷改進和創新。但還有小部分的老師因年齡偏大、觀念相對落后,學習勁頭不足,他們覺得準備一個生物實驗很麻煩,加上有些學校現有的儀器設備缺乏,所以生物教學基本還是傳統方法,如學生閱讀、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學生勾畫。表面上好像也是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而實際上并沒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目的,我以為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失敗的。生物教學中的實驗其實并不復雜,像演示實驗一般都直觀、簡潔、明了。在學習一些概念、原理及規律時,我們不妨利用演示實驗做鋪墊,我們的講解就不會顯得枯燥乏味、蒼白無力了。
比如:初中生物實驗教材中在講敘莖的輸導作用時,如果只是干巴巴地告訴學生:“莖有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你們記住就行了。”結果是學生雖然記住了,但并不理解。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1)讓學生取幾枝正在茁壯生長的植物枝條,再準備幾個錐形瓶,裝上清水,再滴入幾滴紅色顏料,然后將枝條插入瓶中放在陽光下,2~3小時后取回讓學生觀察,大家可以看到葉脈變紅了,這說明什么?很顯然,這時再與學生一塊總結得出結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2)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用小刀將枝條縱向劈開,再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變紅的是皮與髓之間的木質部。由此學生可以得出:紅色液體是通過木質部向上運輸的。(3)分析木質部的結構:木質部主要由死細胞構成的木纖維和由死細胞構成的導管兩部分構成,而木纖維部分上下不相通,導管是上下相通的。由此學生再次得出結論:莖輸導水分與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來完成的。至此,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更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
2.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是落實“雙基”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分組實驗中,動手、動眼、動口、動耳、動腦,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動手操作、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我們教師能做的就是盡量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親身實踐、動手操作、感受領悟、合作探究、勇于創新、提升科學素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體驗科學探究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信和熱情,能揚起學習與生活的風帆,勇敢地去遨游于科學的海洋,劈波斬浪,奮勇向前。
3.應用與實踐
人類認識世界的規律基本都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質的飛躍,也基本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進行“應用與實踐”,就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得以強化。這里我所說的實踐是教師引導學生拓展課堂所學知識,并深入理解和落實鞏固的實踐,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應用能力,而不是讓學生學死書、背死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應用實踐的過程,就像教練教游泳,記住了教練所講的每一個動作要領還必須下水練習,不跳到水里永遠都不會體會到游泳的快樂。
4.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學生學好生物知識、掌握生物實驗技能的基本方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調查、研究顯示自己身邊的動植物,調查人口的增長情況,調查生活中的水污染、霧霾天氣、噪音、垃圾分類處理、調查塑料大棚的作物栽培等。在調查中指導學生小組分工協作,然后集思廣益,完成調查報告的撰寫。通過調查研究,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動手操作力以及語言表達力等方面都能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李有姝.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學苑教育,2012(15).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