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鵬
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難點。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在諸多方法中,合作學習模式學習效果尤為突出,故受到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同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優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模式確實可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合作學習;數學教學;利用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相互合作能力的培養
合作學習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教育模式的弊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以老師的灌輸為主,教師常常處于唱獨角戲的狀態,教師在臺上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鴉雀無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與交流;而合作學習模式則通過小組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造了師生之間溝通與互動的機會,使得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面對問題時可以更加踴躍地進行思考、探討,更加堅定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助于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及團隊意識的培養。
(二)發現學生差異性,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難以做到實時把握,不能做到適時調整課堂內容,導致部分學生由于對所講述內容不能連續掌握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對每個小組進行走訪,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特別關注學習理解能力的差異性,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調整課堂內容,有針對性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強化教授。
(三)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應用得特別廣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將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合作學習模式下,可以通過科學設計數學情境,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得出解題答案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目的,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問題。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合作學習模式的定義錯位
合作學習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但是教師的組織、引導及促進作用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關鍵。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不應該放任不管,不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約束,那樣只會導致課堂紀律混亂,學習效果不佳。
(二)分工不夠明確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科學合理的分組是基礎,那么在每個小組當中對組員進行合理分工則是提高小組學習效果的重中之重。就現階段的課堂效果來看,在課堂上小組成員的分工并不完善。如果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使小組成員們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針對自己的學習重點與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就能夠讓每名成員都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通過共同努力更好地實現小組目標。如果分工不夠明確則會導致集體沒有凝聚力,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各執一詞,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為了展現合作學習效果,對學生發言提前做好安排,造成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假象,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
(一)教師明確自我位置,學習相關知識
目前有很多教師對合作學習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合作學習模式的內在精髓,單純停留在實踐摸索水平,沒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做指導,達不到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要求。因此,教師應該系統地對合作學習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及研究,深入貫徹合作學習模式的主旨思想,充分發揮自己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明確自身位置,在學習過程中起到引導和促進作用,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懂得怎樣提高學習效率。
(二)明確分工和目標
由于初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自控能力還比較差,自主學習意識薄弱,因此責任制是督促他們主動思考學習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根據教師對班級學生的了解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盡量做到能力均衡。人數不宜過多,一般在4~6人,這樣更有利于分工落實到個人。其次,教師要明確學習目標,讓每一名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些事情,思考哪些問題。最后,讓學生通過知識分享及相互溝通交流對知識進行整合,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這一過程中展現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價值。
合作學習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同時也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及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有助于學生交流意識及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并能夠激勵學生勇于發現問題,通過小組交流學習的形式去探索問題的本質,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邏輯思維及更具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文軍.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92,115.
[2]張雪梅.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J].中國培訓,2016(2):29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