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祥
摘 要:小學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打好語言基礎的關鍵。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一階段,學生如何識字、養成怎樣的識字習慣,對今后的識字及整個語文學習影響很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性格特點,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高效課堂;方法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形式單一,方法簡單
在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老師進行跟蹤聽識字課和教師訪談中發現:在課堂上,教師大多采用讓學生反復讀來教學。雖然這樣為完成教學任務節約了時間,但是,這樣的短期“灌輸”實際是在抹殺孩子識字的興趣。孩子們記得或許很快,但是忘得也快。對于培養孩子識字的興趣可以說是有害無益的。部分老師雖然也在運用一些游戲進行教學,但是在方法上也是簡單地用“開火車”“男女生比賽讀”“摘蘋果”等方式。時間久了孩子已經有了“慣性”,我們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但是這種缺乏新鮮感的游戲“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了。
(二)教師教學目標把握不當
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時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認識生字。有的教師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沒有落實好生字識記任務。表現為:在教學生字時,雖然注重多種形式的認讀,但是忽視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義,生字識記時間短,教學不深入,而后便進行閱讀教學,重點放在品詞析句、理解分析課文上,造成教學目標定位不準[1]。
(三)忽視孩子自主識字的意愿
由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每一個學段都有識字量的要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多數是在思考用怎樣的方法讓孩子記住最多的字,忽視了孩子自主識字的意愿。在教學中也主要是分析字形、理解字義等讓孩子記住生字。由于孩子還小,沒有形成良好的識字習慣,久而久之會喪失孩子自主識字的意愿。
二、小學低年級高效識字課堂的教學方法
(一)方法多樣,激發孩子識字興趣做到持之以恒
很多教師知道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對孩子識字有很大幫助,但是為什么都是半途而廢呢?就是因為方法單一,不知道去研究孩子心理,再加上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在識字教學中時常加入一些新的游戲,做到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如:“懲罰識字快的學生(小組內識字,識字快的學生教識字慢的學生,檢查時,識字慢的學生讀錯了,對‘小老師的懲罰要比識字慢的學生重)”。當然這種游戲也只能進行一段時間,時間久了識字慢的學生會產生惰性。這就是我上面要說的要經常變換游戲。如,師生共同參與的“點兵點將(教師背對黑板,不看學生,點到誰誰起來識字,爭取做到全班都被點)”。我們在使用這個游戲時孩子對教師充滿了敬佩,認為教師很了不起,能不看同學記住全班學生的名字,甚至有學生主動要求用這個方法識字。
(二)做到識字和閱讀有機結合
識字是為將來的閱讀打基礎的,如果能在識字教學中將兩者有機結合,往往會事半功倍。如,在教學“干枯”和“干涸”時,如果我們能避免單純地識記生字,避免把兩個詞語單獨拿出來比較分析,而是將“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和“草木叢林都干枯了”兩個句子拿出來,再配上相應的圖片。孩子們會很容易記住“干枯”是代表植物干枯,“干涸”是代表水干了。這樣不僅讓孩子記住了兩個詞,還記住了區別,更了解了兩個詞在相應的語句中代表了不同的語境,真正做到“一舉三得”。
(三)為學生自主識字創造土壤
課堂上能夠識字的數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愿意去自主識字。讓學生知道漢字就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讓學生養成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細心觀察,隨時隨地識記生字,養成自主識字的好習慣。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拿些孩子們愛吃的零食,愛玩的玩具,讓他們識記上面的生字,并讓孩子猜一猜老師喜歡什么零食和玩具,促使他們去認識更多零食和玩具上面的漢字。還主動要求學生給自己出腦筋急轉彎和謎語考老師,如果問倒老師有獎勵。孩子們都非常有興趣,主動尋找書皮和本子上的小謎語讓老師猜。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自主識字的興趣,還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培養了自信心。
總之,小學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搞好識字教學,會有力推動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有利于提高兒童能力和素質。如果能做到方法多樣,激發孩子識字興趣做到持之以恒;重視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做到識字和閱讀有機結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為學生自主識字創造土壤等,高效識字課堂就離我們不遠了。
參考文獻:
[1]王敏勤.高效課堂的四個條件[J].人民教育,2010(6):54-56.
[2]劉磊.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問題及策略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