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彬
摘 要:現在的小學生學習壓力日益增加,身心承受能力面臨嚴重挑戰。體能訓練能夠增強小學生的抗壓能力,但由于體育教學始終處于被忽視的局面,最終導致小學生缺乏鍛煉,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加之網絡、游戲、影視的影響,小學生原本就不多的體能訓練時間再次被壓縮,這也讓小學體育教學面臨嚴峻考驗。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體能訓練已不能被忽視,尤其是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體育老師更應該重視學生的體能訓練。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策略
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小學體育課堂總是豐富多彩的,體能訓練不僅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必須達成的教學目標。體能是提高學生競技能力的核心要素,指的是通過協調、力量、靈敏、速度、柔韌與耐力等諸多運動素養,最終體現出的一種運動能力。體能訓練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手段,對于塑造形體、增強免疫力、提高適應能力與肢體協調能力更有著積極效果。然而,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體育教學長時間受到忽略,甚至有的老師對體能訓練完全不重視,面對小學體育教學現狀,老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
一、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能訓練
耐力訓練、柔韌性訓練、穩定性訓練等均屬于體能訓練的范疇。老師選擇體能訓練的方式方法需要立足于小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用興趣激發學生、引導學生,讓他們自覺、積極地參與到體能訓練中來,并在此過程中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從技術層面的角度來說,如果老師只強化小學生的動作,在反復、枯燥的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小學生自然會覺得乏味無趣,對體能訓練失去了興趣,體育教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興趣”二字顯得十分重要,老師應從小學生的興趣著手,比如“平衡力”的訓練項目,老師可以引入“呼啦圈”,采用分組訓練的方式,每位學生都有擔任小組長的機會,將小組成員的訓練情況記錄下來,之后組織各小組間進行比賽,讓學生在競技比賽中感受體能訓練的樂趣。
二、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用集體效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盡管體能訓練充滿樂趣,但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接受,平日文化課的學習對小學生而言已是一種負擔,如果體育課上還要接受體能訓練,很多學生會感到壓力更大,甚至會對體育這門課程產生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向筆者反映:很擔心自己在體能訓練中不能完成任務,所以體能訓練之前非常緊張。班上只要有一兩名學生對體能訓練表現出抵觸情緒,其他學生也會很容易被感染,導致整個班集體的消極情緒,體能訓練也就失去了意義。與文化課教學一樣,體育教學同樣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老師要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體能水平與承受能力,營造積極向上、公平民主、自由輕松的訓練氛圍,讓學生在體能訓練中相互加油、鼓勵,在公平的比賽中彰顯自己的特長。
跑步是體能訓練中的一項重要項目,考驗的是學生的爆發力與耐力,尤其是長跑,更鍛煉學生的意志力。為了調動學生的情緒,消除學生對跑步的抵觸情緒,老師可以用廣播播放振奮人心、激情高昂、具有感染力的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跑步一邊高聲喊口號,營造拼搏向上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跑步過程中互幫互助,解決眼前的困難,共同奔赴終點。
三、在課堂中引入游戲訓練,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每位小學生都喜歡游戲,這也是游戲教學受到學生認可的根本所在,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老師同樣可以引入游戲項目,提高體能訓練的趣味性。訓練的項目、內容不同,游戲方式也應有所區別,以免學生在重復的游戲中感到厭倦。比如,在“靈敏度”的體能訓練中,老師可以引入“丟沙包”這個學生熟悉的游戲,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肢體反應能力,游戲的教學方式,學生更樂于參與其中,讓教學形式也變得豐富多彩。游戲不僅能讓學生的體能得到鍛煉,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在心理方面,游戲化的體能訓練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位學生的體能是存在差異的,老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體能水平,讓體能游戲更具有針對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若學生的體能水平比較弱,老師可以讓他們做一些難度小、運動量少的游戲,待學生適應后再提高游戲難度;若學生的體能水平比較好,老師可酌情提高訓練強度。在游戲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讓體能訓練既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又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小學是身心發育、人格完善的重要時期,小學體育教學中重視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肌肉、骨骼、身體、心理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的肢體更加協調、反應更加迅速,且耐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除此之外,體能訓練還能培養學生面對挫折不輕易言敗的精神,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陳建軍.豐富體育課堂活動加強小學生體能訓練[J].小作家選刊,2016(17):190.
[2]王華.在游戲的愉悅中增強體魄: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游戲化策略探析[J].教育觀察(下旬),2013(11):85-8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