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榮
摘 要:農村學校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農村貧困地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現頹勢。當前農村貧困地區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扶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已成社會共識,因此扭轉當前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發展顯現的頹勢局面迫在眉睫,需要有識之士拿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教育現狀;脫貧攻堅;教育扶貧;應對策略
筆者所在我國中西部省份的一個貧苦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村人口貧困面較大,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目前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是地方政府的頭等大事。在扶貧工作中,智力扶貧是一個重要而不可忽視的方面,因為智力扶貧能夠有效地防止貧困戶的返貧問題。因此“扶貧先扶智”已成為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共識。
一、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學校的教育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升,但與之不成比例的是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水平卻難以提升,甚至出現了倒退的尷尬局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體現在:
1.由于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高考制度的改革,取消了大學上學免費和畢業國家統一包分配的政策,實行了大學收費和學生畢業雙向自主選擇就業。這對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由于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村學生的家長尤其是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的家長失去了希望孩子進一步上學深造的動力,使得一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聽之任之,放松了對孩子學習的監管教育。
2.由于大部分農村家庭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學生父母不得不外出務工,這客觀上造成了對學生學習監管的缺失,這使得學校教育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手機的普及使用,各種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以及影視業的發展對學生的沖擊影響也很大,相當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和手機而無暇用心
學習。
3.由于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農村家庭孩子稀少,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和呵護,容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這無形中形成了學生任性及唯我獨尊的性格,增加了教師對學生有效管教的
壓力。
4.由于農村地區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把子女送入師資條件好的學校就讀或到城市就讀,這從客觀上造成了農村學校生源的流失。
5.民辦學校的蓬勃興起在造成農村學校生源減少的同時,也造成了師資力量的流失。由于民辦學校優厚的教師招聘條件,加之地方政府對民辦學校的支持,給有些優秀教師保留公職教師資格,讓公職教師去民辦學校從教,使民辦學校有了較強的師資力量,從而削弱了公辦學校的辦學水平。
6.城區辦學規模的不斷加大,需要從農村學校招聘優秀教師以補充城區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同時由于城區學校辦學規模的加大,擴大招生規模,這在客觀上又對農村學校師資和生源造成了重大影響,嚴重削弱了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二、當前農村教育現狀的應對策略
當前農村教育特別是我國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如果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現狀得不到有效的改觀,貧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他們人生上升的通道被堵死,那么貧困家庭的貧困面貌的改變將是一句空話。既然在當前扶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扶貧先扶智”是我們地方政府和社會的共識,那么我們就應該理所當然地重視貧苦地區的農村教育。為此我們要做到:
1.從政府層面,地方政府要切實重視農村學校的教育,切實改變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制訂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嚴控優秀教師的流失,使教師工作安心舒心,從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之中。這樣為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撐。
2.作為教師教好書育好人是我們的職責本分,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需要我們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撐,也是我們的應盡義務。我們要關愛學生,為學生負責。對學生明之以理,加強學生的學習目的教育、學習方法教育,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學生人生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3.要嚴控農村貧困家庭學生的流失,善待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為貧困家庭學生的成長提供條件支持。要堅定貧困家庭的學生通過學習來改變家庭貧困面貌的決心。
總之,目前我國農村特別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我們社會各方面、各階層要達成共識,拿出應對策略來努力扭轉我國農村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頹勢。有目共睹我國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學生多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改變農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對貧困家庭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既然在落后地區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教育扶貧”“扶貧先扶智”是我們有識之士的共識,那么就請我們為農村教育的發展和農村教育面貌的改變多想辦法多謀策略吧。
參考文獻:
鄧紅,王輝,王旭輝.西部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調查[J].農村教育,2008(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