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
摘 要:首先分析了“經典誦讀”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剖析了影響“經典誦讀”效果的問題和癥結,最后對如何有效提高“經典誦讀”效果提出了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經典誦讀;實施策略
一、“經典誦讀”的意義和價值
(一)學生層面:提升素養,豐富精神世界
“經典誦讀”對素養的提升作用和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學科素養和文化素養兩方面。其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階段長期吟誦經典,能夠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和記憶能力,進而課堂發言或作文表達時引經據典、出口成章,逐漸提升學科素養;其二,互聯網時代踐行“經典誦讀”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對于小學生脫離網絡腐朽文化的束縛,積淀文學素養和培養文學意識極為重要。
(二)教師層面: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能力
基于新課標“課程大于教材”的理念,開放型學習領域的構建和課內外的有效銜接是小學教育的課程設計重點。“經典誦讀”的開展可以豐富教學的形式,促進教學手段的創新,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培養的多元化,也可敦促教師改進教學設計,強化教學技能,豐富教學技術,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掌握能力。
二、影響“經典誦讀”效果的問題和癥結
首先,“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的教育思路仍存在。對于需持之以恒的“經典誦讀”教學,有時會不得已為應試而讓路,僅以積累寫作素材等應試目的為主,而非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開發學生的精神世界,因而開展效果不佳。其次,教師沒有從更深層次理解和重視。部分老師并不重視“經典誦讀”的深遠意義,只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某些國學經典的簡單釋義以助學生考試順利通過。再次,學生家長的忽視。多數小學生家長缺乏“親子共讀”的概念,缺少與孩子共讀經典的習慣或經歷,造成家庭教育在經典誦讀中的嚴重缺位。最后,學生缺乏興趣。“經典誦讀”的內容枯燥難懂,短時間內不易見效和取得相應的成果,學生往往難以堅持下去,加之周邊浮躁環境、網絡技術和電子產品等新鮮事物的影響,都將影響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三、促進“經典誦讀”有效實施的若干策略
(一)立體教學: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聯動,共建紐帶
學生易于受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保證“經典誦讀”的有效開展,要構建起“社會—學校—家庭”三方聯動機制,搭建學生“經典誦讀”的平臺。其一,社會相關政府機構,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倡導“經典誦讀”;其二,學校作為小學生“經典誦讀”的主戰場,要做好學校誦讀活動的整體設計,布置好學校的文化環境,應用好教學手段,使“經典誦讀”健康可持續發展;其三,家庭要配合學校,尤其是在節假日與學校共同做好“書香家庭”“親子共讀”等交流活動,引發學生讀經典、背經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背書習慣。
(二)分層教學:編寫四級梯度讀本,因材施教
針對識字數量有限、閱讀困難的一、二年級學生,用“繪畫、描繪”等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國學經典的內容和寓意,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即所謂“繪”。對于有一定文字積累的三、四年級學生,以謄寫、抄錄經典的方式強化對經典的記憶,并積累大量詞匯和句段,為之后對經典的感性理解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即所謂“抄”。五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老師要引導學生感悟“經典誦讀”的情感表達和思想情懷,簡單理解經典的人文導向,即所謂“悟”。六年級學生的“經典誦讀”采用“再現式”閱讀進行,引領學生在“悟”的基礎上去解讀、去領悟、去品味、去熏陶、去沉醉、去仰慕浩如煙海的經典,即所謂“創”。
(三)多樣教學:教學內容和技術手段的多元運用
采用“習、讀、悟、延”四級誦讀方法循序漸進,加深對經典的理解和認知。“習”即溫習,溫故而知新,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溫習經典的習慣,并開展相關的課堂考查;“讀”即誦讀,讀清字詞、讀順語句、讀通文章,鼓勵多讀多背,并劃分一定的學習任務和任務獎勵,同時誦讀過程中以故事表演等鮮活有趣的方式導入,激發孩子興趣;“悟”即領悟,粗知大意,稍微理解經典的內涵,以學生為主導,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小組合作等多樣化的手段加深對經典的理解;“延”即延伸,側重于誦讀后的拓展和應用,課堂上可以經典為基礎開展相關的表演活動等,課堂外可鼓勵學生活學活用,踐行經典的精神內涵。此外,還應利用PPT、影像資料、動畫等多媒體形式,采用“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猜燈謎”等多種形式活動,豐富教學手段和模式,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
(四)個性教學:立足班級,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有地域、性別、認知程度、學習能力、個人偏好等多種差異。“經典誦讀”開展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正確評估學生的誦讀傾向,并立足于班級,展開有針對性的活動。要更加關注有特殊地域、特殊閱讀喜好、認知能力超群或不足的學生個體,針對性地推出符合學生地域特色的文化讀本或地方特色教材。
參考文獻:
[1]劉天翔.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7):254.
[2]張錦艷.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亞太教育,2016(11):176.
[3]林世鳳.小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價值構建[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8):29-3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