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李晶
摘 要:初中美術是培養學生良好審美觀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審美觀一定意義上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食糧。我國現行的美術教育也在向這方面努力,并付諸了行動。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習這門藝術并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念,而在教育中,我們遵循學生學到東西,教學工作者不遺余力,傾囊相授,這是對于淺層次的教學而言的;對于深層次的教學來說,我們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在心理上疏導他們,對學習的狀況進行評價,在心理上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對于思想積極的學生進行鼓勵,并且要告誡學生不可驕傲。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該進行舒緩式教學,即用緩和心理的方式進行教學。
關鍵詞:課程改革;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教學方式;評價方法
學習是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也是最務實的事,而美術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怎么評價美術教學的成果呢,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其影響著學生能否切實學習到美術方面的知識和掌握美術的技巧。而評價的方式千差萬別,怎樣尋找完美契合美術教學的評價方法呢?教訓工作者做了大量詳盡的論述,總結出了至關重要的幾點。第一點,教學工作者注重自身的評價,即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還應該充實自身的知識底蘊,以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第二點,在學習過程中家長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家長也應該做好自身的評價。家庭教育對于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也要積極思考,怎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怎么去學習,怎么學習能夠取得更大的成果,這都需要學生自身來總結,根據自身的弱點,針對性地學習。
一、關注學生心理變化的因素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碰到一些困難。比如接受能力的不同引起的學習中的參差不齊,學習過程中用心程度的不同也會導致學習成果的不同,還有學生興趣的不統一性也決定了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針對這些不同的因素,教學工作者都做了詳盡的教學計劃來幫助學生學習,而這些因素不但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而且也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阻礙學生的學習。任何學習都應遵從學生主體意愿,在其接受并且熱愛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學習,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減少教學工作者的教學壓力。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觀
于初中生而言,美術是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獨特的學科,學生可通過對美術的學習,了解美術表現形式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將自身的情感體驗以美術的形式傳達出來,提高學生的的思維想象意識,并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審美觀,通過美術的熏陶,從而陶冶情操。所以,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實自己的美術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使學生深入理解美術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思想,去感受藝術所帶來的樂趣,進一步掌握美術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真正地去體悟美術這一門藝術,促使其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去體驗和感受藝術所帶來的精神享受。
三、將美術融入其他學科,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對于愛好廣泛的學生,僅僅憑借美術課對美術進行學習,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學工作者可將美術教學融入其他學科中去,不僅豐富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還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提高其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例如,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請擅長繪畫的學生畫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畫,從而當成范本在課堂上展示,并把其貼在板報上供大家欣賞,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有美術天賦的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優勢,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把自己所擅長的發揮到極致。
四、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
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直接影響著這個人審美素質的高低。藝術修養較高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生活品質,其總是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并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使其心理能夠健康地發展,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看待人生。所以,學生家長也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給予孩子中肯的評價,使孩子感受到被肯定的滿足感。在21世紀的新時代里,藝術修養是一個現代社會中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也能使其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事物,從而提高其對藝術的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從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審美觀。所以,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予以肯定,同時對其美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也予以認可,把學生的美術作品通過展示,適時地給予客觀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的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促使其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作為一種學習的動力,從而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