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海
摘 要:思維導圖類似于人體的神經元,其開放性、趣味性、個體性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各領域的關注和應用。試圖運用思維導圖輔助高三歷史課堂,為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做些嘗試。
關鍵詞:思維導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高三歷史課堂
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此次高中課標修訂,重點要解決兩個問題:(1)制訂新課程方案,突出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2)研制我國學生跨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高考命題的立意,在經歷了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素養立意時代之后,正式進入核心素養立意時代。
為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筆者作為一線高三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認為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歷史教學,可以提高高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緣起和內涵
1997年12月,國際組織提出了“核心素養”概念。近年來,在國際組織的推動下,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共識。2014年3月,我國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核心素養”這個嶄新的概念首次出現在了國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來基礎教育改革之靈魂”的地位。
借鑒世界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的教育國情,《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必備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方法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大方面?!?/p>
二、思維導圖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系
思維導圖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當前教育教學領域的兩個頭條名詞,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系?能否在中學歷史課堂上為他們建構一條橋梁,把理論落實到實踐層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做了如下工作。
我對比分析了思維導圖的特點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要求:
通過兩者的對比,我認為:核心素養理念中的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能通過思維導圖有效達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央圖形的建構,就是學生對歷史理解的表述;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反映的就是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和對歷史事件之間清晰時空觀念的再現;關鍵圖形和次要分支的表述恰恰體現出學生對歷史事件關聯度的準確理解;樹狀結構的模式與歷史時空脈絡在結構上是一致的。由于思維導圖的趣味性、個體性特點,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并享受歷史課堂,我認為這是落實歷史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因此,我相信,精心組織的思維導圖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對于落實歷史核心素養,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素養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三、思維導圖在高三歷史課堂的案例運用
首先,我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介紹了思維導圖的作用,吸引學生的興趣。
其次,我指導了幾種類型思維導圖結構的運用,如:發展歷程類可以用樹形結構、關系類可以用網狀結構、內容類可以用星形和花形結構。同時鼓勵學生擺脫結構的束縛,放飛自己的思緒,收獲創造的喜悅。
接著,我在高三歷史課堂里開始實踐。我首次運用思維導圖是在“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的單元復習時,我設計了一條形象可愛的毛毛蟲。毛毛蟲的頭和身上的幾節軀干分別代表世界市場的四個階段,眼睛和多足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先驅國家,兩個觸角代表兩個根源條件。結果,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主動把導圖形象與課堂知識相聯系。接著我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有的學生用樹形結構闡述了世界市場的發展歷程,想法獨特。
總之,限于筆者水平,以及這兩個前沿理論太龐雜、歷史課時緊張等原因,思維導圖的訓練短期效益有限。但是學生的思維被調動,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氣氛活躍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所提高,我覺得這是巨大的成功。期望更多的同仁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葉小兵.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歷史課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D].首都師范大學,2016
[2]高志華.思維導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3(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