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超前地質預報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要想完善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工作,提升災害防治和安全保障水平,就要積極建立健全完整的技術體系,順應施工管理要求,將多元地球物理信息融合到具體施工項目中,從根本上提高施工綜合質量。本文集中分析了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現狀,并對發展趨勢予以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 現狀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U45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c)-0063-02
1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現狀
1.1 鉆爆法
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發展進程中,鉆爆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目前,較為常見的是超前鉆探體系、地震反射體系以及隧道反射成像技術等,不同的探測體系就能將地質作為媒介有效建立物理框架結構,技術自身的適應范圍和敏感特性也較為突出。地質分析機制中,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要整合工程地質分析和超前導洞處理技術,從而有效對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預報處理,合理性解釋應用過程,完善地質資料。需要注意的是,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體系內,主要是應用地質學理論建立對比和論證體系,就能對水文條件和工程地質予以判定,有效結合地質條件劃分風險等級,合理性判定重點高風險區域,為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應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保障,有效整合地表和隧道內的工程地質調查與分析報告,不僅能充分了解隧道地段實際地質條件,也能對前方地質條件進行預測,結合相關數據就能提高探測工作的準確性,一定程度上減少工程難度[1]。
1.2 地質雷達法
在應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的過程中,為了對含水體予以集中識別和定位處理,就要利用地質雷達法和瞬變電磁法等,將其應用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機制中,能有效對含有水體的響應過程進行監督,建立完整的距離探查機制,確保能維護相關數據的完整性,升級處理工序的控制效果。
除此之外,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一些機構開始對鉆孔地質雷達探測技術進行研究,使得相應技術體系和運行結構也更加明確,尤其是對隧道超前探測單孔反射體系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能有效對目標深度和距離、形態進行控制,合理性完成定向控制,并且有效獲取目標測定項目,維護單孔雷達的處理效果。并且,紅外探水技術、巖體溫度測試法也被應用在掌子面探測項目中,能有效對含水體的地質異常情況進行判定,具有實效性應用價值,且能有效整合溫度場分布信息和含水體位置關系判定。
1.3 TBM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
在隧道處理和地質勘查過程中,因為特殊性和復雜性較為突出,因此,借助TBM施工隧道環境處理機制能有效升級應用效果,但是,掘進機畢竟較大,加之周圍電磁環境較為復雜,在實際應用中會出現磁場畸變問題,甚至會影響章子面的有效地球物理響應。此時,需要借助瞬變電池技術和地質雷達技術,有效對施工環境予以分析判定,然而,在實際技術應用中依舊會出現超前地質預報的觀測空間狹小,難以布置對掌子面前方地球物理響應敏感的觀測模式的問題,基于此,要對技術進行優化處理[2]。
2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發展趨勢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也將呈現出全面升級的趨勢,不僅要對自身的問題進行全面修正,也要結合超前探測發展結構建立更加完整的技術體系。因此,定量化探水技術以及精細化成像技術都將成為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
2.1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定量化發展
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體系內,鉆爆法具有較為重要的應用價值,且今后的發展也將逐漸趨于定量化處理,能在提升探測數據可靠性、準確性的基礎上,建立更加實用的管控體系,并且為預報數據的全面整合處理提供保障。在定量化探測體系內,壓制多解性問題以及突破定量探水問題將成為關鍵,尤其是對超前預防方式進行觀測管理。例如,在多同源三維定向激發激化探測機制中,最有效的處理和觀測方式就是獲取信息后對其進行定量分析,以保證數據完整性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技術結構中,多元地球物理信息量和反演解釋成壓制多解性問題的關鍵。除此之外,在對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進行定量處理的過程中,利用室內或者是現場試驗對典型探水微觀機制進行綜合分析,能在建立極化和核磁共振信息體系后,將其和水量進行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升定量探水處理工作的合理性[3]。
2.2 TBM施工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
在一些發達國家,TBM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非常關鍵的地位,但是在我國TBM技術依舊還是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為了有效優化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的整體性,就要對可挖掘性和適應性進行綜合處理,并且滿足不同的類型和搭配方式。另外,相關人員要借助掘進機對震動激發的被動源地震處理項目予以控制[4]。
多同性源屏蔽聚焦激發極化技術的應用機制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且能將系統控制在掌子面上,合理性維護TBM發展前景,并且要對單孔定向雷達裝配系統進行處理,整合聯合反演機制,有效填充空白機制。最重要的是,在應用TBM系統的過程中,能結合特殊要求建立完整的地球物理儀器搭載技術結構,實現超前地質預報設備和TBM機械一體化處理的發展目標,依據試驗模型和儀器開發項目就能建立更加系統化的應用體系[5]。
2.3 隨鉆或鉆孔精細超前探測技術
目前,在對導水裂縫以及三四級結構面進行寬度處理的過程中,要借助高分辨率鉆孔地球物理技術完成探測工作,且跨孔CT成像探測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能有效對地質雷達參數以及跨空彈波進行綜合分析。基于此,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發展項目中,要對空間分辨率進行進一步優化,從而整合跨孔成像規律,為效率管理和因素監督提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高分辨率電阻率CT成像體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還發現,有效借助電阻率CT反演偏導數矩陣就能完成并行解析處理,有效維護耗時管理工作,也為電阻率有效升級和優化奠定基礎。
2.4 施工災害監測技術
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將結合地質體導電性以及彈性性質變化進行演化和災變過程分析,有效發揮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的應用效率,也對非接觸感知優勢予以控制,合理性整合實時性地質預報技術,真正整合空間定位和時間維度,保證預報技術能在操作過程中發揮實際價值,能超前對災害賦存源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實現對災變過程的實時監測,維護管理工序的完整性[6]。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研究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問題建立健全統籌性較好的處理機制,順應技術發展趨勢,充分整合技術應用體系,結合隧道施工環境優化技術運行要素,保證能提升觀測模式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周黎明,邱東明,付代光,等.TSP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及其3D成果研究與應用[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6,33(10):72-78.
[2] 劉世奇.物探技術在高風險隧道超前地質預報中的應用研究[J].鐵道勘察,2015(4):37-40.
[3] 劉赟君,韋培富,劉邦勝,等.紅外探水技術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中的應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5(2):37-41.
[4] 張玉良.綜合物探方法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8):303-304.
[5] 周建芳.反坡排水情況下的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與應用[J].山西建筑,2015(19):145-147.
[6] 江帆.基于直方圖對比TRT圖像識別技術的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綜合判別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