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搏
摘 要: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基石,運動技能的習得是養成運動習慣的抓手。體育課堂教學的宗旨是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也是傳承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需要運動生物學知識的支撐,特別在開放式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是建立運動臨場分析、推測判斷和執行的神經系統過程。
關鍵詞:體育教學;預判;運動技能
一、運動預判意識
預判是人們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未來狀況及發展后果和影響所進行的分析、推測和判斷,目的是對事物的發展狀態進行深入了解,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對開放式運動的掌握是建立完整運動神經系統的過程,預判意識是運動技能的核心內容,預判的準確性直接影響下一步動作執行的精準度。不同體育項目中的預判就是指一定體育項目中,運動者通過對手所傳遞出的信息結合運動的客觀環境,加以分析、處理,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迅速做出判斷和反應的過程。
開放式運動是在變化的運動情境下展開的運動項目,例如三大球、三小球這些運動項目都是在隨著對手的變化采取技、戰術的運用。通俗來講,回球過程是不能確定下一個環節需要什么動作來應對,而閉合式運動項目是固定的運動模式,例如田徑項目,每一個項目的動作都需要固定,動作越穩定成績越好。有變化的運動項目才符合游戲的屬性,在變化的過程中去分析判斷對手是開放式運動項目的趣味性所在,所以,學校體育教學所教授的開放式運動技能對學生運動預判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在某種程度上運動預判能力決定著運動技能水平的高低。
二、運動預判要素分析
運動預判必須通過身體神經的感受獲得,這是體育教學中必須身體參與其中才能獲得運動技能的特殊屬性,身體在生物學層面是大腦通過神經系統對肌肉發出指令完成動作的過程。大腦接收信號需要對外界進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準確與否是通過運動參與經驗活動,所謂的運動經驗就是運動預判,在開放式運動過程中需要預判對手的位置、對手的意圖、對手的動作力量、動作速度、動作軌跡、動作時間、動作節奏等諸多要素,這些需要通過自己運動經歷來比較分析,然后反饋于大腦,大腦再通過快速分析自己的技戰術能力和意圖之后,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肌肉執行動作。運動過程其實是以上分析的循環過程,打破對手任何一個動作要素就是制勝的抓手所在。
運動預判要素需要培養學生對運動項目媒介的屬性。例如籃球運動中對控制球的能力,體現在球在運動軌跡中與身體的位置,要想接到隊友的傳球首先需要跑位的預判,其次隊友傳出球之后需要預判球的運動軌跡,傳球的力量、速度,同時更需要預判對手的干擾,在時間節點上是需要在同一時間需要預判與決策的過程。
從以上運動預判要素來分析我們的體育教學,教學內容顯得特別繁多,這正是從生物學來分析運動技能形成過程規律的所在,每個環節建立一個系統的神經感知過程,運動者與隊友、對手之間不同的運動軌跡、力量、節奏、位置等所獲得的運動體驗正是運動經驗獲得的必備條件,教師的教學必須是創造不同的運動環節使學生去獲得運動預判和經驗,最終形成運動技能。
三、體育教學中運動預判意識對運動技能形成的意義
(一)體育運動原理說
開放式運動技能突出運動環節的“變”,在運動過程中諸多運動要素的變化組成千變萬化的臨場情境,臨場情境的發揮是支撐運動勝敗的表象,在表象背后支撐運動變化的是預判意識,預判意識是運動環節中上傳下達的關鍵環節,這正是運動原理所在。用好這一運動原理是體育教學中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原則,發揮原理背后的規律,設計科學合理高效的練習手段和方法是體育教師值得探索的領域。
(二)運動技術健身說
著名體育學者張洪潭教授倡導運動技術健身思想,強調在技術習得的過程中獲得健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事物的兩個面。動作學習是運動技術學習的表面表現,簡單地講動作需要身體重復練習,通過重復性的練習建立穩定的神經機能系統,當學會了穩定的動作之后能夠運用到不同的運動環境中就形成了運動技能。運動預判在運動技能中的重要性上已經解析,在此筆者只是想通過技術教學來拋磚引玉。
(三)運動反應時說
反應時是指當運動員看到或聽到一個刺激后到肢體啟動時的時間。反應時和運動預判有著密切聯系,預判信息時間越短表現運動水準越高。比如在足球場上傳接球過程中,持球隊員接到球到球傳出的時間就是反應時,技能水平高的運動員拿到球就能瞬間把球處理掉,而差的運動員拿到球之后還要觀望隊友的位置之后再傳出球,這兩者之間的時間差就會在比賽中遭到被動。反應時是有預判決定,教練員在臨場指導運用最多的提醒是“觀察”,這正是預判的首要條件。
運動預判意識是運動技能的核心部分,學校體育教學中結合具體項目開展運動預判的教學是促進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必然過程,設計針對性項目的預判環節開展練習成為體育教師教學的新視角,也是從深層次剖析技能運用的又一新內容。一線體育教師如何把握運動預判的課堂教學是需要追究的方向,打破傳統的以動作來教技術的常態化教學,在課堂上使技術教學賦予靈氣和生機,培養學生用技術的能力,建立完整的“身智”教學觀。
參考文獻:
[1]石巖,王冰.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之道[J].體育學刊,2014(5):25-28.
[2]杜洋.男子網球運動員接發球預判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