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婷
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學習特點、性格特征、綜合能力等各種情況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能夠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及學習內容進行調整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幫助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取得進步,進而提升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應用研究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現狀研究
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但是由于各地區經濟條件的不同,學生的學習環境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方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要好,而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學生的基礎稍差,這就導致學生升入初中以后出現了明顯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狀況。
2.教學效果不均衡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出現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的狀況:學習態度認真、學習積極的學生始終都能夠保持在良好的學習狀態,成績穩步上升;而學習態度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內心不夠自信,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夠高,始終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互動過程中。針對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表示無能為力,依舊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導致學生的成績存在越來越大的差異性,不利于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3.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
由于不同的背景文化,學生掌握一門新的語言知識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尤其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英語學習的難度逐漸加大,導致很多學生逐漸喪失興趣,缺乏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又由于一些教師采用單一的授課方式,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知識有效應用到生活中,感悟英語知識的魅力,導致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步伐。
二、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鑒于以上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當中的明顯差異性問題,應當利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從而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提升英語學習效率。
1.教學對象分層
開展分層教學最為主要的就是教學對象的分層,這是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體現,同時是教師展開分層教學的基礎。教師對學生展開分層要對學生有一個充分、全面的了解,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認真程度以及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考察,結合學生的心理認知需求,對學生展開分層。當然,教師可以通過試卷基礎測驗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狀況,也可以通過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表現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等進行綜合考察,將學習基礎較好、具有獨立學習思維的學生分為A組,將學習態度認真、學習主動性稍差的學生分為B組,將學習習慣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分為C組,然后根據1∶3∶2的比例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小組內互相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2.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決定學生學習的方向,把握學生學習的進度與要實現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重視起對教學目標的分層。由于對每個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同,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單一的教學目標要求,能夠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特征進行合理劃分。針對A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著力于學生的發展和提高上,針對B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著力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的教學目標設計,讓學生可以有清晰的目標,針對C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著力于基礎的英語知識以及學習習慣養成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展開英語知識學習,充分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與情感需求,幫助學生獲得英語動力。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獲得一定的滿足感,不斷建立英語學習信心。
3.課堂提問分層
我們的分層教學是通過小組展開的,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時,一定要重視問題的分層。課堂提問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的小組之間的任務是不同的,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問題設計一定要具有層次性,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例如在初中英語課本閱讀中,教師將一些簡單的重點單詞釋義查閱交由C組同學完成,提問時,著重對于C組學生的基礎提問;將一些分析復雜長難句的句型結構交于B組同學完成,而對于善于總結提煉提問、深化內容的提問交由A組學生完成,讓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分層教學法適應了現代教育理念下要求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理念,針對性地解決了學生發展中的困難,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潛在性,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麗娟.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神州,2017(28):107.
[2]李游.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