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莉
摘 要:電學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在初三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電學實驗引導一直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自主探究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素養,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契合的。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簡要談一談在初三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電學實驗。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性;電學實驗;開展策略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力求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現物理的真諦,在探究中點燃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探究的殿堂。所謂探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發現知識,積累知識,并體會學習的快樂。鑒于此,筆者針對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提出在初中開展物理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融合情境教學,激發探究欲望
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的出發點,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因此,在授課中,教師要綜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分析,為學生營造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下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探尋電學知識的奧妙。
如,在講解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課前調查等方式,讓學生先了解自己家中的家用電器有什么,它們都有什么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發現物理其實就在身邊,進而認識到學習電學知識的重要性。當學生自主參與的欲望得到提升之后,其學習欲望自然而然得到激發。
再如,在講解電路基本連接方式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吊燈等常見電器的連接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能不能馬上得出答案,但是在學習之后就會逐漸提升,獲得滿意的答復。
二、創設探究平臺,提供探究條件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課堂教學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究空間,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為探究活動準備工具、材料及設備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可以在動手操作中內化知識,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為具體的知識。
如,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如何讓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電學知識,他們做起來會有點困難。這時候,我鼓勵學生閱讀教材,并確定連接電路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將材料下發給每一個小組,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動手做一做。通過小組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總結出不同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揚創新精神。
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可以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并在探究思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繼而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儲備量和動手能力的效果。在小組探究后,教師分析學生探究的情況,引導學生一同總結、分析、探索,找出連接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平臺學習知識,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中樹立自信心。
三、分類提供指導,講解探究方法
眾所周知,探究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的著名學者笛卡爾也提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可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還需要傳遞給學生一些方法,供學生在知識海洋中遇到風浪后能夠脫離困難。因此,在授課中,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適當的方式提問,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當學生取得進展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探究理念,讓學生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狀態。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我行、我能、我可以的基本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
如,在學習電流大小的改變方法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電流的大小可能會與什么有關系。然后通過探究實驗分析猜想正確與否。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會發現,電流的大小和電壓、電阻都有關系。然后老師提問,這和幾個物理量有關系呢?學生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開始設計實驗探究,并自主觀察。
通過思考,學生設計出一個探究性的實驗方案:
(1)電池的節數會改變電流大小。
(2)電路中導體會改變電流的大小。
學生在實驗中也會對電阻的大小有一定的疑問。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幫忙答疑解惑,拿出幾個材料不同的導體讓學生猜想,導體的電阻大小會受到什么因素影響。在猜測中,會出現關于材料、橫截面積、長度、顏色等因素的猜想。在分析和驗證猜想之后,學生會得出自己的探究結果。這時候,教師再針對性地引導,幫助學生確定探究的結果,并驗證探究是否正確。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動手能力也得到顯著增強。
總而言之,在物理探究性電學實驗引導中,教師要一直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并為學生提供實驗的平臺,做學生探究路上的領路人。同時,在授課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探究情況,及時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繼而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露.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探究性電學實驗的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9).
[2]張華.初中物理電學實驗中探究性學習的應用分析[J].南北橋,2017(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