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在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的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適當調整教學方案,選擇適合的教學途徑創建高效課堂,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在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要明確學生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的提升,引導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融入課堂,慢慢發現語文的魅力,進而完成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教學目標。本文結合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現狀,探究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方案
在當下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開始成為了教學重點,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開展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慢慢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審美能力,完善教學模式。教師要將人文教育穿插在日常教學中,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人文素養,盡可能減少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創建自由化的課堂氛圍,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
1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持有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現階段教學的重點是理論內容的講述,不會為學生提供審美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中慢慢失去學習積極性,不會主動投入精力在知識點的探究中,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更不要說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觀念,明確現階段教學的重點,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擺在首要位置,為學生創建相對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教學質量上升一個檔次。
教師要明確自身在課堂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為學生講解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講解審美的技巧,融入正確的素材,讓他們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助于下階段教學的開展。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發揮他們的語文思維,同時也要走下講臺,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調整教學方案,體現教學的針對性,保證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新的語文認知,高效完成人文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我會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在教學準備階段,我要求學生使用課余時間記錄母親的日常情況,并且用手機拍攝一些相關圖片,課堂中進行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我會帶著學生深入探究這篇文章,向他們強調孝順的重要性,給他們二十分鐘的自主學習時間再次研讀課文,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和作者產生共鳴,有效完成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讓學生的價值觀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提高人文素養。
2使用情境教學法
在當下職業院校語文課堂中,各種各樣新型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為教師提供了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方式,而情境教學法作為其中作用較為突出的一種,被大部分教師認同,它能以知識點為基礎,創建貼近文章內容的學習情境,降低了知識點理解難度的同時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培養人文素養。因此,教師要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提供高效的學習平臺,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途徑,提高學習效率。
情境創建的方式有幾種,每一種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效果也不同,如生活化情境,教師可以花費一定時間挖掘知識點和語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融入適當素材,創建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正確提高審美情趣和情操,有效培養人文素養;又如問題情境,教師能將重難點整合起來,精煉為關鍵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水平。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現狀選擇不同的情境創建方式,完善教學方案,掃清學生未來在語文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例如在進行《沁園春長沙》這首詩的教學時,我會創建生活化情境提高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效果。在教學開始,我會提出本堂課的主體:編制多彩的夢想,針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接著我會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國家風采,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懷。然后我會讓學生自主學習這首詩,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學習態度發生明顯轉變,會挖掘毛澤東主席融入在詩中融入的情感,體現審美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我會再次為學生講解詩中的重難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要不斷優化情境教學法的使用策略,完善課堂教學模式,保證學生下階段語文學習的高效性。
3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作為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能客觀地給出學生指導性建議,讓他們明確自身在近階段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保證以后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有效防止學習時間的浪費。評價機制的完善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有明顯作用,教師要正確使用評價方式,構建完整教學系統。教師在評價使用時要以學生文本,以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基礎,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以教師的身份“居高臨下”教訓學生,而是要心平氣和的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在評價機制的幫助下一步步完善語文學習途徑,彌補之前語文學習中的缺陷。
評價的方式不止一種,如師生評價,教師可以從學生現階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先轉給出專業性的評價內容,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方向做出及時轉變,提高教學質量;又如生生評價,學生之間不存在明顯距離,同學給出的評價內容更加細致,學生的優化也會變得細小,能進一步完善人文素養。教師要將這些方式穿插起來,有效完善評價機制,保證現階段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效果。
例如在完成了《雷雨》這篇文章的教學后,我會從先從學生課堂表現出發,給出相應評價內容,讓學生對這篇批判舊社會的文章有新的認識,幫助提高人文素養培養效果。接著我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讓同學進行評價,學生給出的評價內容都是比較細節的,做出的改變也相對輕松,不會有抵觸心理。最后,我會將這些評價整合起來,體現完整評價機制的作用,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讓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質的提高。
4開展課外教學活動
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僅僅通過課堂45分鐘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情況,拓展教學途徑,引導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豐富審美情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理解文章內涵,這不利于之后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要針對這個問題,用課外教學活動優化學生學習途徑,完善語文知識體系。
課外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有弊,益處是學生在開放性的環境中不會受到限制,語文審美能力有明顯提高,對人文素養培養有新的認識,但弊處是學生會將活動當作娛樂的一種方式,忽視了學習的本質,探究會漫無目的,學習質量不理想,很難完成培養人文素養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發揮監督的作用,對學生錯誤的學習方向做出糾正,優化活動參與方式,提高語文學習參與程度。
例如完成了《咬文嚼字》這篇課文的教學之后,我會根據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需求設計活動開展方案,要求他們在生活中挖掘用字錯誤的地方,并且體會文章中描述的“咬文嚼字”是否真的有必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明顯提升,為了完成活動任務也會挖掘文章內容,產生新的認識,進而達到培養人文素養的目的。
5結語
在現代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擺在首要位置,這是學生有效發展的基礎,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影響。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跟上教育改革的節奏,選擇合理的教學途徑,讓他們意識到如何提高審美情趣,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保證未來生活工作中的核心競爭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