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倫+趙剛+羅曉燕
摘 要:畢節市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嚴重,新一輪退耕面積仍然較大,若全部退耕還林,多數農戶短時間內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的致富門路。為有效推進林草結合退耕,必須充分認識林草結合退耕的內在要求,正視當前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才能實現“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有效益、能致富”的目標。
關鍵詞:林草結合;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09
治理水土流失、加快生態建設步伐是實現退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畢節市廣大農村依靠開墾陡坡地種植糧食增加家庭收入,不但沒有擺脫貧困,反而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生存越來越難,要改變這種被動發展生產局面,必須下決心將陡坡地退耕進行生態建設。貴州省第2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計劃2020年退耕完25°以上坡耕地,并鼓勵林草結合退耕,促進退耕區域農戶增收。為健康快速推進林草結合退耕,特根據林草結合退耕的內在要求,正視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推進林草結合退耕的對策,從而實現“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有效益、能致富”的目標。
1 林草結合退耕的內在要求
1.1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林草共生形成復層結構,植被覆蓋率高,樹冠截留降雨,牧草遮擋地面,雨水不能直接沖刷地表,地面徑流小,沖刷量少,可大大減少水土流失,從而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降到最低。牧草根系發達,年復一年新老根交替,腐爛的根形成大量有機質,增加土壤腐殖質含量,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有利于樹苗生長;豆科牧草將空氣中的氮素轉化為尿素,能夠促進樹苗生長。
1.2 土地利用充分,生物產出量大
當前我國存在人增地減的雙重壓力,雖然糧食單產逐年提高,但人均糧食占有量卻沒有增加,通過增加糧食產量來增加動物性產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退耕還林地中種植牧草可有效增加生物產量飼喂草食家畜,比直接種植糧食作物作飼料成本低,產量高。
1.3 有效增加優質畜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提高和膳食結構改變,高蛋白低脂肪的牛羊肉等草食畜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加。推進林草結合發展草食畜牧業,向市場提供量大質優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有利于提高民族身體素質。
1.4 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和諧
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農民增收乏力,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廣大農民迫切希望找到一條致富之路,不遠走他鄉。推進林草結合發展草食畜牧業,是當前振興農村經濟,建設和諧農村的有效途徑。
1.5 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優化生態系統循環
長期以來,“糧—經”二元種植結構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畜牧業中“兩頭在外”(原料和市場)的養豬業比重大,效益低。在退耕還林地中種植牧草發展草食家畜,促進傳統產業向優勢產業轉化,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種草養畜可形成草多—牲畜多—農家肥多—土壤結構好—生態環境好的良好格局,抓住退耕還林契機,把生態效益寓于經濟效益中,把退耕區域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態屏障,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2 推進林草結合退耕存在的問題
2.1 重安排輕宣傳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一個較大的民生項目,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多數地方退耕任務的安排僅依靠村干部上門或電話聯系在外務工的農戶講清退耕怎樣補助,未提及退耕還林的意義及林草結合的好處。由于宣傳不到位,多數農戶沒有認真思考利用退耕這個契機發展畜牧業,任由林業部門承包給第3方種樹種草,以致出現農戶不愿種草,種草影響林木生長,種草無法利用的說法。
2.2 重還林輕還草
林草結合退耕必須降低林木種植密度,由于林業部門不采納畜牧部門意見,強調只能在規定林木密度下種草,否則不驗收,不兌現退耕補助,以致鄉鎮、農戶都認為可種草亦可不種草。
2.3 重樹種輕草種
林草結合退耕要求選擇窄冠型、疏冠型的深根樹種,耐陰性好、耐潮濕性強適合刈割利用的多年生草種,實踐中林業部門先確定樹種,畜牧部門再確定草種,當林業部門選擇的樹種達不到要求時,畜牧部門無法選擇適宜草種。
2.4重建植輕利用
退耕區域涉及千家萬戶的土地,由于沒有組織流轉進行退耕,單戶的退耕面積有限,想喂牛羊形不成規模,以致許多農戶將草地建植好以后不利用,結果造成草地退化或浪費。
3 推進林草結合退耕的對策
3.1 加大宣傳力度,激發農戶種草養畜
林草結合退耕是解決農村當前增收難的重要舉措,各地應采取召開座談會、入戶講解、張貼標語、手機短信等方式大力宣傳林草結合退耕的好處,讓農戶自覺接受林草結合退耕,主動參與建植林下草地,科學利用林下草地發展畜牧業,增加經濟收入,變“政府要我干為我要政府支持我干”。
3.2 加強部門配合,科學選擇樹種草種
按照“有利于生態建設、有利于農戶持續增收”的原則,加強林牧部門聯合,科學選擇樹種草種,合理設計苗木密度,合理選擇草種和播種方式。
3.2.1 選擇窄冠型樹種建植疏林草地發展牛羊
在遠離村寨、交通不便、土壤肥力較差的退耕區域,種植150~200棵/hm2窄冠型林木,林下選擇耐瘠、耐牧的黑麥草、鴨茅、白三葉等多年生牧草品種混播建植放牧型草地。
3.2.2 選擇疏冠型樹種建植林下草地發展家禽
在交通方便、土地肥力好的退耕區域,按標準密度種植苗木,林下選擇耐牧、再生性較好的黑麥草、白三葉、車前草等多年生牧草品種混播建植放牧型草地。
3.2.3 在寬冠型、密冠型樹種的幼林期建植林下刈割草地發展牛羊豬禽
在離村寨近、土壤肥力好的退耕區域,寬冠型、密冠型樹種按標準密度種植,林下土壤偏中性或堿性的地塊優先選擇種植紫花苜蓿,刈割鮮飼牛羊豬禽。林下土壤偏酸性的地塊優先選擇種植菊苣、串葉松香草、聚合草、菊苣等多年生牧草,刈割鮮飼豬禽,再次選擇種植黑麥草、鴨茅等多年生牧草建植刈割草地,曬制青干草或鮮飼飼喂牛羊。
3.3 科學利用林下草地,有效促進苗木生長
在疏林草地放牧牛羊和在林下草地放養家禽時,都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對苗木危害,實踐中常用木樁圍住幼齡苗木或鐵絲網罩住幼齡苗木。
林木花果期不放牧,林下草地首牧要輕,第2次以后放牧要適度,每次放牧時牧草平均高度不低于35cm,留茬高度不低于5cm,每次放牧期結束應除雜1次,氮磷鉀肥配合施肥1次。
刈割草地首次刈割平均高度不低于45cm,留茬高度不低于5cm,每刈割1次,豆科牧草施復合肥1次,其他牧草氮磷鉀肥配合施肥1次。
適時對林木修枝整形或間伐,調節林內光照,促進牧草生長。林、草發生病蟲害時,使用無公害農藥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1]張秋良.退耕還林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3.
[2]李賢偉.退耕還林理論基礎與技術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04.
作者簡介:周禮倫(1966-),男,貴州畢節人,本科,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