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娜+孫悅悅
【摘 要】隨著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各種P2P借貸平臺走入人們的生活,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風險,尤其大學生群體。論文探討大學使用P2P借貸平臺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conomy, all kingds of P2P lending platforms come into our lives. Although these paltforms bring lots of convenience to us, they also exist many risks especi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risks that undergraduates will face when using P2P lending platforms and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ose problems.
【關鍵詞】大學生;P2P借貸;風險防范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2P lending; risk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2-0100-02
1 引言
隨著近些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搭上了互聯網的順風車。任何一個新興事物都存在兩面性,互聯網金融—P2P借貸平臺也不例外,研究其存在的問題及做好風險防范非常重要。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別的群體,他們處于對社會半知半解的懵懂時期,特別是對于網絡迅速發展孕育而生的P2P借貸平臺更是躍躍欲試,對于P2P借貸平臺一知半解,更無法識別其中隱藏的風險,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知識的普及和提高網絡貸款風險防范意識對于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2 P2P借貸平臺概念
P2P借貸平臺,英文全稱為peer to peer lending,是一種網絡借貸平臺,是在互聯網大背景下誕生的一種新型理財模式。2005年起源于英國,通過網絡平臺完成借貸全過程,即資料收集與資金聚攏、合同簽訂等等。它是隨著互聯網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也是未來金融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3 P2P借貸與傳統借貸比較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出現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金融服務的快捷,也解決了因地域、年齡、收入水平而產生的消費水平不均的問題,很好地帶動了消費。同時相較于傳統的投資方式,這種方式更加靈活自主,且投資回報率較高,因此這一模式吸引了大量社會閑散資金,具備持續發展的潛力。但由于這一模式屬于新興事物,存在諸多監管問題,不乏不法分子從中投機取巧,其隱藏的更大的陷阱需要大學生們加以重視。
4 P2P借貸平臺模式分類
4.1 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
這種模式是目前最安全的P2P模式。平臺只提供信息服務,對于借貸者與放貸者的審核由擔保公司完成。這種模式多為“一對多”的模式,一筆借款有多個投資人共同投資。這種模式由于是國內大型擔保公司擔保,客戶的資金安全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如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有利網以及國開金融和江蘇金農公司合作設立的開鑫貸。
4.2 大型金融集團推出的互聯網服務平臺
這種商業模式有集團作為背景,是由傳統模式向互聯網的演進,這種模式的安全系數高。如微粒貸,它是騰訊微眾銀行面對微信及QQ用戶開發的。借唄則為螞蟻金服集團為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平臺。
4.3 債權合同轉讓模式
這種模式為“多對多”的模式,多為線下交易。但風險較大,這種模式下借款與投資都是分散進行組合的,即債權人所出資金被分割,通過債權形式轉讓給多個投資人,從而獲得借貸資金,但這種模式容易出現資金池,不能讓資金充分發揮效益。如宜信信貸就是債券合同轉讓模式。
4.4 結合O2O的綜合交易模式
由線下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為其平臺客戶進行服務,使互聯網成為交易的前臺。這種模式的風險較高,因為小額貸款公司的資質良莠不齊。如愛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愛又米。
5 P2P借貸平臺的風險分析
5.1 平臺自身風險
隨著2010-2017年網貸平臺數量的激增,而問題借貸平臺數量也從2011年10個增加到2017年近千個,而大學生群體,所存在的風險自然更大。
5.2 資金風險
P2P平臺數量巨多,存在魚龍混雜現象,不良商家容易出現卷款潛逃行為,給借款人帶去資金損失。
5.3 法律風險
現有法律很難對P2P借貸平臺存在的金融業務進行有效管制和防范,目前的法律法規只規定了傳統借貸關系的限制,卻無專門針對 P2P 借貸平臺的相關政策。如對 P2P借貸平臺門檻的設立、公司資質的審查等,因此有些平臺很容易進入法律灰色地帶,甚至涉及非法集資等。
5.4 人身安全風險
比貸款本身的高利率更可怕的是一些借貸平臺的催款方式。一些公司采取的催款方式往往是各種騷擾、脅迫、跟蹤、盯梢、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極端的手段,從而極大地威脅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1]。
5.5 信用風險
網絡貸款往往伴隨著高利息的產生,而高利息往往容易使大學生承擔不起,從而對征信造成一定影響。據了解隨著中國征信系統的不斷完善,P2P網貸很可能會納入中國的征信系統,而還不起貸款便會對大學生的未來產生不利影響。endprint
5.6 信息泄露風險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泄露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在大多數的校園借貸網站上,大學生必須要提交很多個人資料,如姓名、手機號、學信網,就讀大學信息,以及親屬以及同學和輔導員的聯系方式,另外還有開戶銀行、銀行卡號、支付寶等信息,而信息一旦泄露就會產生一定風險,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等等[2]。
6 大學生使用P2P借貸平臺存在的問題
6.1 大學生對于P2P借貸平臺認識不足
大學生對社會了解不完全卻又勇于嘗試新事物,他們對新興產物大多只看利處而忽略弊端,不計后果,因此他們會因為一時消費需求而卷入高利貸的陷阱。
6.2 大學生自身辨別能力的缺乏
大學生剛剛從高中畢業,與社會接觸很少,容易輕信別人,盲目樂觀地看待社會,忽略社會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因此他們在做決定時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
6.3 不法分子牟取暴利吸引大學生
對于社會的復雜性,大學生缺乏相關意識。在網絡高度開放的時代,不法分子就是利用這一點,將搜取利益的對象鎖定為大學生。同時由于大學生心理正處于成長期,可能受到攀比、盲從等日趨膨脹的消費欲望的影響,會在攀比心理的驅使下選擇網貸,而不考慮網貸平臺的安全性,不巧遇上非法網絡貸款,使大學生無力償還負債,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后果嚴重。
7 大學生使用P2P借貸平臺時的風險規避
7.1 學習防范知識,進一步提高防范技能
①全面認識網絡貸款,學會審視和評估平臺資質,做盡可能詳細的了解后再使用。大學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做好某平臺或產品的背景了解及數據分析,提高個人理財技能。②提高大學生金融素養,全面認識網貸存在的陷阱,充分分析免利息、零門檻、無抵押、快速到賬等琳瑯滿目的網貸誘惑。大學生在遇到網絡平臺金融借貸問題時,多請教老師家長,同時加強防范意識。③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觀,時刻關注新興領域事物的發展,在緊跟潮流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專業水平,提高個人網貸的敏銳性。④自覺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更好地規避不合法的金融平臺或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懂得如何維權。
7.2 高校加強對防范知識的宣傳力度
①高校不定期地向大學生普及信用意識。②高校向大學生普及一定的金融法律法規知識,網絡貸款知識。③與家庭結合,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教育。④及時關注學生動態,及時發現異常,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援助服務,做學生遇到問題時堅強的后盾。⑤靈活教育方式,增強網貸教育效果。
7.3 監管機構加大監管力度,打擊取締不法平臺
①加強對網貸機構注冊的審核程度,并對有關平臺進行相應的備案,規范責任與處置意識。②加強對借貸平臺廣告語的審查,避免其中不實性、鼓動性語言對消費者進行誤導。對于非法網貸平臺,應堅決取締并追究其責任。③加強對借貸平臺操作流程的管理。④嚴格貸款者信息審查制度,對貸款者的信息進行嚴格把握,嚴格控制大學生的網絡貸款額度。⑤校園加大對走入校園宣傳的借貸平臺的查處和監管。
【參考文獻】
【1】胡旻昱,孟慶軍. P2P網貸平臺發展中的風險及系統分析[J].金融監管,2014(6):47.
【2】李剛,黎俊宏.大學生網貸風險警示[J].對外經貿,2016(7):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