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
摘要: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是目前高校面臨的難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引領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強化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正確教育,理性審視擇業要求,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點。引導大學生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相連,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就業思想偏差,需要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切實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觀念 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136-02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檢驗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研究,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高校教育教學的優缺點,所以說,大學生就業與高校的教育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大學生就業指導理應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就業指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就業選擇,同時也是大學生工作態度的啟蒙教育,在當前高校教育背景下,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運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是為大學生搭好跨入社會的橋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今后的發展。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就業指導,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點。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對于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研究表明,導致就業難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1,高校大學生培養模式并不完全吻合市場需求,存在著教育與應用脫節的現象,導致大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較高要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部分用人單位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2,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大環境下,畢業生人數近十年來突飛猛進,加劇了就業難的壓力;3,高校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不能及時適應,部分學科存在畢業生人數供求關系不平衡的情況;4,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擇業產生影響。
對于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方向的研究表明,受長久以來社會發展及家庭影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依然是廣大學生就業的首選,對于就業地域的考慮因素上,絕大多數大學生還是優先考慮大中型城市。[1]雖然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扎根邊遠地區,建設地方,但歷年來,欠發達地區人才稀缺的現象改觀并不十分明顯,尤其是邊遠地區,每逢畢業季,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依然困難。以上現象表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該重視對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引導,做好大學生扎根基層、投身邊遠地區發揮所學的工作,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境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也是貫徹黨和國家發展基層建設等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持。
二、新時期大學就業價值取向特點
就業價值取向反映了新時期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的價值選擇和目標追求。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現今大學生就業意向多元化和自我化的傾向,因此,強化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十分必要。
“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被大學生逐漸接受,就業意向趨于務實,就業目標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就業價值取向滲透在大學生的理想追求中,表現出了多元化的價值觀特征,這些特征折射出了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所面臨的復雜現實問題的沖突與融合,同時也是大學生追求個體利益與需求的客觀反映。工作是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具體體現,對于就業目標的選擇,也折射出了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否吻合當前社會價值趨向。[2]對于大學生就業意識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就業意識自我化趨勢增強,淡化社會價值,具體表現為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關注個人利益的實現以及行業的發展前景,選擇職業的出發點更多的是實現自我需求,國家需要和社會價值實現并不是大學生擇業的重要標準。
對于基層就業的政策,大部分大學生持支持態度,但真正參與到“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項目,或者響應號召,到中小企業就業及創業的畢業生依然只占少數,表明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態度上支持但行動上遲緩的現象,顯示出目前大學生存在著社會責任感較為缺乏的情況。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大學生就業指導也包含在內,再者從當前“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需要來說,都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政工作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引領。
近年來,為促進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創業,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高校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面向西部、基層就業工作。[3]但在實際工作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的引導還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指導結合不緊密,就業指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傳遞、政策宣傳等方面,并沒有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立“投身基層建設”的“德”,對于國家、社會發展與個人價值的實現之間的關聯教育不夠充分,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政教育內容、方式老化,沒有很好地進行工作方式創新,同時,對于就業指導工作,部分高校不能做到全程教育指導,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需要全程覆蓋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就業價值觀的教育引導。
四、加強“立德樹人”理念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指導
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大學生面臨求職的巨大壓力,同時西部、基層的社會經濟發展急需大量人才,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促進大學生樹立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思想意識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抓手。
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強調高校畢業生就業事關廣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要求高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鼓勵大學生樹立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思想,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去就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同時要為畢業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服務,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高校就業指導能力,認真落實就業政策,加強就業創業政策的引導,深化思想教育和宣傳引導,在畢業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和成才觀的道路上保駕護航。
新形勢下,要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培養大學生對國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4]當前國家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城鄉基層、中西部邊遠地區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機遇,中西部地區及艱苦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人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切實有效地引導大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科學定位自身發展,樹立建設基層、投身基層的“德”;高校需要以“立德樹人”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的中心思想,推動高校人才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學生自身就業期望,既可以支援中西部建設,也緩解了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同時實現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體現“立德樹人”理念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領導性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以學生為中心,完善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想的教育環節,提高就業指導教育質量;要以大學生目前的就業意向特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引領。
(2)加強對國家基層就業、創業政策的宣傳解讀,強化大學生服務基層的意識;要將基層就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國夢”充分結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抓手,做好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工作。
(3)樹立典型,以大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作為榜樣,以“近距離”傳遞正能量為方法,使大學生在情感上,逐漸消減對基層就業、創業的偏見。
當前,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如何在指導中傳遞正能量,使大學生樹立符合當前國家發展需要的就業觀,需要高校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政策宣傳、就業觀念引導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的教育,立“奉獻社會、投身國家建設”的“德”,真正樹“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人”。
參考文獻:
[1]馬鑫民,高潔,朱家駿.加強大學生基層就業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7(9):55-56.
[2]焦宇.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需求 拓展就業新空間[N].中國民族報,2017-12-12:3.
責任編輯:韓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