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蓮
摘要:進城務工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因條件限制不得不將未成年子女留在農村,由此形成了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由于當前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和生活習俗觀念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引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重心轉移等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更新教育觀念、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責任感,優化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外部環境等方面提出對策,來試圖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尋找新的出路。
關鍵詞:留守兒童 家庭教育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147-02
因生活所需,很多農民進城尋找打工的機會,這些外出打工人員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短同時又深受城市觀念的影響,導致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一、農村家長價值觀的變化
(一)教育觀念的改變
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使得很多大學生畢業了很難找到工作,而農村的暴發戶卻越來越多,受這兩種因素的影響,原來讀書至上,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的觀念受到了沖擊。從前的農村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學習也很關心,而近年來由于外出打工人員多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他們常年在外打工認為掙錢才是最重要的,而花好幾萬供子女讀個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這種金錢至上的觀點使他們不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對子女的學習方面關心過少,認為讀不讀書都無所謂,只要不是文盲就行。
(二)生活習俗觀念的轉變
以前的農民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家園,他們守著自己的土地生活,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風俗習慣也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因為沒有人愿意離開故土,所以農村的文化活動也較多,而如今很多農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到城市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但卻因條件限制不能將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所以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這些留守兒童變得不熱愛自己的家鄉,對農村的傳統文化不感興趣,而那些進城務工人員由于受城市生活觀念的影響,由原本重視家庭生活向只重視金錢方面轉變,從而使原本非常良好的生活習俗發生了變化。
二、價值觀變化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產生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重心的轉移
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常年在城市打拼,他們深受城市生活觀念的影響,被城市的繁華所吸引,不愿意再回到農村。以前農民對讀書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在信息如此閉塞的農村,只有讀書是走出來的唯一道路,因此他們深信知識改變命運,但隨著進城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農民工在城里待的時間越來越久,他們發現掙錢的機會很多,并不只有讀書這條路,因此一旦他們的孩子考不上高中,就讓子女出來打工掙錢。所以家庭教育的重心由以前的重視學習轉移到重視金錢上。
(二)父母教育責任的缺失
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把孩子帶到身邊,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機會較少。盡管外出的父母對子女也有很大的教育期望,但由于時空的距離無法使子女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期望。父母與孩子的距離較遠,因此總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而他們認為對孩子最好的補償就是給錢,因此每次打電話他們詢問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錢夠不夠花,而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關心甚少。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責任是缺失的。
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出路
(一)更新農村家長教育理念
轉變父母教育孩子時急功近利的思想,增強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感。養成正確的教育方法,告誡家長,不要被眼前的物質利益所迷惑,把培養子女的良好品德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1.提高農村家長的整體素質
農村的大部分家長因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因此要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農村家長的整體素質,使他們從過去陳舊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但是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僅僅依靠家長本身是做不到的,還需要社會提供幫助與指導。村委會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定期邀請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士向這些家長普及教育孩子的方法,讓這些家長在多次的談話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不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2.轉變父母“讀書無用論”的觀點
一些父母之所以會產生“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是因為家長很容易受到社會功利價值觀的影響,他們注重的是眼前利益而沒有長遠的眼光。因為在大多數農村父母的心中,讀書唯一的目的就是改變貧窮的命運,當發現很多農村的孩子讀了那么多年書,依然沒有改變家庭貧窮命運的時候,這些父母就不想讓他們的孩子繼續讀書,因為他們看不到讀書的直接作用。但是父母應該明白,只有我們掌握了知識,才能更好地輔助我們以后所從事的職業,就像袁隆平一樣,同樣是“農民”,但是他能用知識來更好地種植莊稼,從而解決中國的溫飽問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知識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它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父母應轉變“讀書無用論”這種錯誤的觀點,看到知識的巨大潛能,在家庭教育中依然把重心放在對孩子的培養上。
(二)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責任感
1.創造與孩子相處的機會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但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把孩子帶到身邊,所以要增加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填補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空缺,因此要多利用通訊手段與孩子進行溝通,積極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教育,多爭取休息的機會,增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2.強化父母責任意識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世界上無可復制的。父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一定不能在子女的成長道路上缺席。他們應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改變以往的只養不教的狀態,父母要做到的不僅是養育子女,更要做到教育子女,要勇于承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不僅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更要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應注意方式方法,使溝通的效果達到最優。
(三)優化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環境
1.充分發揮村委會的作用
要營造優良的“村風”,在閑暇時間村委會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發掘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獎勵成績優異、表現良好的兒童,并請他們的父母現身說法,以親和的方式傳播正確的育兒觀。另外,村委會要組織相關人員定期進行家訪,給遠離父母的兒童送去關愛,并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教育。
2.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因素,因此這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改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必須使這三方面同時發揮作用。家長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更新陳舊的教育理念,主動承擔起家長應盡的義務,改變以往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的狀態。學校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例如單獨建檔,方便了解這些孩子。設定特殊的課程如情感交流課,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更多的愛。社會要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設定特定的資金來幫助這些孩子。家長要主動起聯結作用,把學校和社會聯系起來,從而使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更好地進行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四、結語
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價值觀變遷的視角下,家長要摒棄落后的家庭教育觀念,學會用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會得到圓滿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張禮.蔡岳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8(7).
[2]裴源冶.價值觀變遷視角下的農村家庭教育問題思考[J].聚焦教育,2016(10).
[3]王青.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劉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