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德 黃鳳萍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思想觀念,加大培訓力度,充分發揮考試指揮棒的作用,結合區域地理實際情況,整合鄉土地理教學內容,引導師生更新觀念,革新教法學法,在教學中積極探究鄉土地理教學方法。
關鍵詞:鄉土地理;教育教學;對策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可以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由此可見,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而實際教學中鄉土地理教學的現狀是怎樣的,如何實施和改進鄉土地理教學,這是迫切需要我們明確的兩個問題。
一、我校鄉土地理教學現狀
我所在的學校是縣屬城區初級中學。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地理教學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鄉土地理教研教學開展得比較好,從學校到老師到學生都認識到了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重要性。加上中考“指揮棒”的作用,在中考地理試題中也涉及鄉土地理題目,因此,相對來說,鄉土地理教學還是比較受重視的。但是,我認為與課程標準所設想和要求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開拓進取,不懈努力。
首先,對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學校和很多地理老師都沒有高度重視鄉土地理教學。教學中僅有的一點鄉土教學內容,也僅僅是為了應付中考。思想上的輕視,直接導致鄉土地理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上的缺失。
其次,鄉土地理的教學內容發掘少。老師沒有確定的鄉土地理教學內容,也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校在鄉土地理校本教材的開發上困難重重,既缺乏指導和規劃,也沒有人力和財力的支持。
另外,鄉土地理教學的方法嚴重滯后,只有講解與聽課,死記硬背,最多也是看看現成圖片,抑或直接做練習題。這樣的教學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與鄉土地理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的。還有就是不能將鄉土地理中的現實問題、區域環境跟周邊環境乃至全國全世界聯系起來,導致地理教學與現實割裂開來。
二、改變鄉土地理教學現狀的幾個措施
1.加大培訓力度,轉變思想觀念
要通過各個層面的培訓,轉變教育者的思想理念,讓他們充分認識鄉土地理教學在地理教學上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方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2.充分發揮考試指揮棒的作用
在各級考試中,加大鄉土地理考試內容的分值,扭轉鄉土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不考不教、少考少教的現象。讓學校,老師、學生都重視鄉土地理的教與學,真正將鄉土地理與其他地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例如,近幾年我縣中考地理涉及了1~2個與本區域有關系的題目,像土地沙漠化與鹽堿化的問題,這就很好地引導了鄉土內容的教與學。
3.結合區域地理實際情況,整合確定鄉土地理教學內容
要著手制定鄉土地理教學的校本課程目標、教材、計劃等。如區域的環境、土壤、氣象、農業等。讓鄉土地理教學有血有肉,內容既貼近現實環境,又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也讓教師教有所依,避免隨意性。比如,根據本區域實際情況,我校在荒漠化防治、節水農業等方面理應有所側重。
4.引導教師學生更新觀念,革新教法、學法
目前,我校鄉土地理教學法一般為講解、練習、記憶等。這樣的傳統教學法理應推廣,運用到更高效的境界。但是,地理教學的實驗性和科學性往往被淡忘,而且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性也大打折扣。老師教得乏味,學生學得也很枯燥。
三、鄉土地理教學的幾種方法
1.實地調查法
就是按鄉土地理的教學計劃和內容,設計周密的調研方案,讓學生、老師去實地考察。在考察中感性認識相關地理事物和現象,并且掌握第一手的實物或圖文信息。很多現象和知識都是讓學生去觀察體味的,而不是在課堂上講解。實踐表明,實地調查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確定調查研究目標,選擇適當的調查內容和調查范圍,是成功完成調查研究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在校學生,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因此,選擇調查研究的內容一定要具體實在,要根據當地實際選擇某一側面,如對河流水文、農業土地利用、當地環境污染等情況進行調查。選擇調查研究的范圍不宜過大,例如河流水文調查可選擇一條河流,農業土地利用調查可選擇一個村莊,綠化及污染等環境調查可以選擇一個社區等。
2.模擬實驗法
地理現象的產生是各種因素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在地理教學中,為了加深理解,很多地理問題是可以模擬的。通過精心設計的模擬實驗,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生動形象可感的模擬實驗,使得教學趣味盎然,印象深刻,教學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學水土流失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有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所以在教學中引入實驗,看似耽誤了時間,卻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比如,在學習水土流失時,學生通過在沙盤上模擬,很容易得出結論;在學習黃土高原地貌的內容時,通過教師展示模型,讓學生演示地貌形成過程,觀察各種地貌關系,分析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會徹底理解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我們在鄉土地理教學中,要思想上高度重視,正視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究鄉土地理教學法,切實落實課標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靜愛.鄉土地理教學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資源利用的實踐與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6]GHB1759)階段性成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