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麗軍
摘 要:教師要想成長,離不開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和感悟,更離不開團隊和名師的教學研究,教研之路是復雜而艱辛的,需要教師在教研路上邊實踐邊創新,在交流互動中共同收獲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研;成長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推進新課改,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和趙希斌老師的指導,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勤于自我教研,提升個人素質
“專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而專業首先來自于專業理論的學習。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語文知識涉及面廣,天文地理、市井風俗無所不包,初中語文老師除了要熟練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研讀初中語文教材,抓住教學重點,并與時俱進,博采眾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合語文知識進行教學,從自己積累的經驗中選取與課本知識相關并能引起學生共鳴的知識,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更有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豐富自身閱歷的同時不忘反思,總結成功經驗,吸取失敗教訓,勇于嘗試新教法,改變舊觀念,在教學中提升自己。
二、教師間互學互研,共同提高
要達到互學互研,就要求教師對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進行研究,不要認為好的教學就高不可攀、深不可測,教師可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研究。我認為教研應該結合本校特色,把特色教研活動作為發現和培訓骨干教師的平臺,引領大家在思想與觀念的碰撞中,在探索、實踐和創造中產生共鳴,尋求特色教育價值。如,我校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會定期互相聽課,針對同一課,不同的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講課,其他老師聽完之后給予評價,或質疑,或反思,在相互說課、聽課、評課中汲取優秀的講課方式,改正自己的不足,組成教研小組研究出更好的課型,進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三、定崗考核,增強教師競爭意識
教師教學水平的真功夫體現在課堂上,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成效已成為當前教育實現內涵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我們應該定期組織現場教學觀摩課、互動交流說課、議課,考核教師教學水平,發現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反思,使教師月月有作業,增強教師競爭意識,發揮現場教學觀摩優秀教師示范帶動作用,讓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從教師作業中看到教師思想的進步,在聆聽、觀摩與互動中,讓教師領悟到高效教學的正解,培養其敢于超越自我、積極進取的心態,形成比趕學超的教研氛圍。教研形式可以是教師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也可以是團體與團體之間、個人與團體、團體與名師之間的,具體實施就是有經驗的老教師要幫助沒經驗的新教師,首先是幫助新教師渡過教師適應期,接著幫助他們積累經驗,讓他們由學習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年級教研團隊之間要通氣,抓住核心問題重點研究,尋求核心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多聽名師講座和優秀教師的教學實錄,結合本校教師的教研特點,找出最適合本校的教學策略。本次聽課就屬于團體與名師的形式。
四、通過有效教研,促進教師成長
有效教研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做到有效教研,首先要知道教師在課堂上能遇到什么問題,他們關注什么問題,需要研究什么問題,教研員只有知道這些才能知道到底研究什么,做到研究有的放矢、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為了防止教研活動泛泛而談、“走過場”,我們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在“透”字上做文章,努力將問題研究細、研究深、研究透,真正為教師解決難題,真正為教學服務。
五、創新網絡教研模式,構建網絡教研系統,并科學使用網絡教研系統
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廣大教研工作者需要不斷創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新的教育技術,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在傳統的教研模式中,老師通常是用粉筆教學,寫備課筆記、聽課筆記,教研工作多以當堂聽課的形式展開。運用教育技術,老師可以從網上下載有關資料,在網上借鑒更多名師的教學經驗,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更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更清晰地展現在教師面前,老師可以使用很多信息資源,如微博資源、微信資源、微課資源、網絡視頻、網絡圖片等進行授課,還可以創建自己的網站,讓更多不同地方的教師和學者參與到教研工作中,與優秀教師研討更好的教學方案,汲取先進的教學資源,這樣優勢互補,資源在不斷整合完善中可以循環利用,形成共同提高的資源平臺,又讓老師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網絡支持下的教研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能滿足不同教師的教學需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教研手段。所以,教研工作者要充分享受創新網絡教研的過程,發揮網絡教研的立體群動效應。
總之,教研活動的開展是為了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經過多次的教研,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創新,緊跟課改步伐,順應時代形勢,以生為本,尋找最佳教學方案,形成了嚴謹而開放、爭鳴而和聲的教研氛圍,為我校教研工作增添了助力,使我校教學工作更有效,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實現了師生共贏。在今后的一段時間我將繼續努力,在教研中收獲快樂、收獲成長。
參考文獻:
[1]趙才欣.有效教研[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王培峰.教研員職能轉變的定位與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09(2).
[3]孟繁慧.發揮研培一體優勢 謀求有效教研新思路[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