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妙芬
摘 要: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會讀”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但也有不少教師忽視了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對朗誦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對于一篇語文課文來說,如果學生讀不通順甚至不會讀,那么其將無法對課文進行后期的學習,因此,朗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的作用。下面對朗誦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進行研究與討論。
一、課堂離不開朗誦
古人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將一本書讀上一百遍,自然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句話表明了閱讀對于人們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普遍崇尚“四書五經”“八股取士”的古代,人們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傳統的讀和寫,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發現,古代教書先生的主要教學方式就是“讀”,自己讀,讓學生們讀,并且要求學生們讀得抑揚頓挫、搖頭晃腦。這種學習方法在現代人看來比較難以理解:難道只是一遍遍地閱讀就能夠學到知識嗎?答案是否定的,但毋庸置疑的是這種學習方法體現了閱讀的重要性。現代教育方式與學習方式愈來愈趨向于多樣化,人們的教育觀念也逐漸進步,盡管現代教育并不主張死記硬背,但是,在語文學習當中,閱讀的作用也不能被我們所忽視,其作為重要的學習途徑絕不能夠丟棄。下面以筆者部分課堂實錄為例,對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學習進行分析。
1.朗誦能夠創設學習氛圍
“請同學們朗誦以下課文內容……”這是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經常說的一句話。在筆者看來,沒有什么樂器聲比學生們的朗讀聲更動聽,“書聲瑯瑯”體現的是一種蓬勃的朝氣,它展示著一種向上的力量,對于教師來說,這種力量可以消除教師的疲勞、能夠給教師帶來精神上的鼓舞,使其授課狀態與教學質量大幅上升;對于學生來說,朗讀能夠振奮精神、提升課堂氣氛,有利于幫助其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例如,在教授《怒吼吧,黃河》一文時,為了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文激昂的情感當中,筆者將《怒吼吧,黃河》的歌詞投影在大屏幕上。
教師:為了向這首歌曲的作詞人——偉大的愛國詩人光未然先生致敬,也為了向作曲人冼星海先生致敬,更為了同學們能夠更好地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感,請同學們全體起立,跟老師一起大聲朗誦《怒吼吧,黃河》的歌詞吧!
接下來師生全體起立,對歌詞進行了大聲的、慷慨激昂的、充滿激情的朗誦,朗誦結束后,課堂上一片肅靜,教師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學生們也早已被朗誦帶來的充滿激情的課堂氛圍所感染,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最終取得了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對課本文章以及與教材知識有關的內容進行朗誦,不但能夠有效地帶動課堂上教與學的氣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對課文的內容與思想表達產生更為深刻的體會,幫助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最終提高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
2.朗誦能夠幫助學生記憶課文內容
大多數學校都設有早自習課,早自習課的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利用早晨這段黃金時間段來記憶學習內容,而學生在早自習課上記憶所學內容的方式也是大同小異,幾乎所有學生都是通過大聲朗讀的方式來對學習內容進行記憶,由此可見,朗讀能夠幫助學生記憶所學內容。同樣的道理,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能夠幫助其更好地記憶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通過眼睛攝取到課文內容為第一遍記憶,隨后這些內容通過學生嘴巴讀出來,再進入其耳朵當中,這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第二遍記憶。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給予“朗讀”充分的重視,對于一些要求背誦的教材內容更是如此,例如,在對《兩小兒辯日》一文進行學習時,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朗讀,然后再由學生自行朗讀,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后期教學的效果與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許多學生向筆者反映課堂上的朗誦提高了其記憶課文內容的效率,學生課后花費在課文背誦方面的時間大大縮減,其學習負擔得以減輕。
二、朗讀有助于訓練學生的發音
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是學生必須要學習、掌握的,而要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普通話發音需要語文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學生自身不斷地進行鍛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誦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發音。例如,在對《夸父逐日》一文進行教學時,筆者就發音問題對學生進行了朗讀訓練,以下為部分教學實例。
教師:同學們,老師已經帶領大家將課文內容讀了一遍,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再次進行朗讀。甲同學,請你將課文讀一遍。
甲同學在朗誦過程中,連續出現了好幾個錯誤讀音,教師將這些錯誤讀音一一糾正,并詢問其他學生是否也在這些讀音上面出現了與甲同學類似的錯誤,得到學生肯定的答復后,教師再次帶領學生對《夸父逐日》一文進行了朗讀,最終所有學生都能夠用正確、規范的發音將這篇課文讀下來了。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利用朗讀課文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發音糾正與訓練,不但使學生熟悉了課文內容,而且規范了其發音,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筆者對朗誦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發表了如上見解,如有不足之處,望大方之家不吝賜教,筆者不勝感激!
參考文獻:
[1]彭蘭瑩.分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J].中華少年,2016(1).
[2]宋志波.讓學生樂讀、愿讀、會讀[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206.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