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 陳琳
摘要:界首彩陶是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其中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及人文思想,且其工藝語言具備獨特性。在當代十分注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語境下,研究界首彩陶的藝術價值及保護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界首彩陶藝術價值的基礎上,探討了文化生態情況下的保護思路。
關鍵詞:界首彩陶;藝術價值;文化生態情境;保護
前言:
界首彩陶始于唐宋間,繼承了唐宋三彩的遺風,同時,將皖北地區的木板年畫、剪紙等技藝融入其中,形成獨具一格的技藝風格。2006年,我國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即包含界首彩陶。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其保護情境隨著時代的變遷也不斷變化,在文化生態情境下,如何保護界首彩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1界首彩陶的藝術價值分析
作為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界首彩陶的保存與發展價值非常大,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方面為人文價值,另一方面為實用價值。正因界首彩陶具備實用價值,才值得繼續傳承發展其人文價值。具體說來,界首彩陶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1裝飾風格
歷史時期不同,界首彩陶的裝飾風格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從其裝飾手法的發展來看,可分成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素燒陶,因處于起步階段,當時的生產工具較落后,搓泥、塑造造型基本靠雙手進行,燒制方法為低溫燒制,且裝飾手法也較少,裝飾紋樣多是在燒制中自然形成,頗具自然美;第二階段,刻劃期,此時期中,生產工具及制作工具均得到一定發展,彩陶藝人利用雙腳蹬陶輪,通過外力使其勻速轉動,輪上放置泥土,借助手腳的熟練配合,將其造型塑造出來,經晾曬后,在胎面上施粉、白二色化妝土,再利用堅硬利器,如竹簽、鋼針,將花鳥等裝飾圖案畫出,充分晾干后,先進行入窯素燒,出窯后掛硅鉛釉、點上綠色著色劑,再次入窯燒制成為成品;第三階段,刻花期,此時期已明顯提升了制作工藝,制作紋樣的表現手法增多,包括:刻、剔花、印花、模制、貼花等,色彩、層次也更加鮮明。從裝飾紋樣的發展歷程看,界首彩陶凝聚了彩陶藝人的精湛技藝及豐富情感。
1.2民俗特色
無論在造型方面,或裝飾題材方面,界首彩陶所散發的民俗特色是非常濃郁的。在初期,花、鳥、魚、蟲等生活常見事物為其刻劃的主要題材,造型多數為傳統民間生活器型,反映出界首彩陶與當時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是勞動人民智慧及技藝的結晶。發展之后,剪紙、木版畫等民間傳統工藝均被吸收進來,觀賞性也明顯提升,逐漸吸收各種與當地民俗特色相關的元素,無一不體現出界首彩陶所具備的民俗特色。
1.3技術價值
界首彩陶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獨特的工藝風格,彩陶藝人在生活及實踐中不斷的探索;觀察身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百態形成寓教于樂為一體的豐富題材;提煉更加形象生動的技藝表現形式;最終形成獨具特色、藝術魅力極高的界首彩陶。從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及生產工具水平來看,界首彩陶在技術方面具備毋庸置疑的藝術價值。
2文化生態情境下界首彩陶的保護思考
現代科技突飛猛進,涌現了各種新型材料、文化藝術品及生活用品,此變化極大挑戰了傳統陶器的使用與生產,很大一部分傳統陶器品種瀕臨滅絕,而界首彩陶作為傳統陶器的一種,同樣在發展中面臨這項問題。現階段,界首市僅有少數從事燒制的藝人,王京勝、盧群山、盧莉華作為燒制技藝傳承人,都已有較高的年齡,難以較好的傳播發展陶瓷藝術文化,盡管政府已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但更多是宣傳界首彩陶品牌及保護現有的彩陶實物,對燒制技藝上,保護力度存在明顯不足,也就是說,并未對其生存的原真性環境充分重視,缺乏全面客觀的記錄、論證和傳承,由此一來,在技藝的保護方面,變形問題會嚴重產生,導致其原真性價值失去。
無論是哪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屬于一定文化生態場的產物,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實現長久的生存及可持續發展,一定文化生態場是必不可少的“場景”,該“場景”若缺失,必然會導致不能真正的保護與傳承[2]。在非物質文化形態中,界首彩陶作為典型的一種,一旦與其產生發展的土壤相分離,必將無法繼續生存。若想切實的保護界首彩陶這一活態的精神文化遺產,需堅持科學發展觀,并在整個文化生態體系中納入界首彩陶保護工作,讓其回歸到生活源流中,使其繼續生存發展保持在“土生土長”狀態,即在現實生態場景中給予活態的保護。
界首彩陶賴以生存發展的文化土壤應為保護重點,界首傳統的歲時節日要適當恢復,如集會、廟會等,同時,地方戲曲要積極的繁榮,增加當地民間藝術的交流,使當地民風民俗保持在原有狀態,從而為界首彩陶的保護營造良好的“原生態”環境。界首彩陶形成于人民的勞動過程中,不僅具備自娛性,還具備娛他性,真實的反映了皖北地區人們的生活內容,是當地人們生活藝術化處理的方式,重塑皖北地區的生活形態,讓界首彩陶生存在社會勞動鏈中,并注重彩陶藝人的培養,實現有效的保護。
結論:
界首彩陶作為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保護界首彩陶時,應充分保護其原生的生存及發展環境,使其藝術魅力久遠的保持。
參考文獻:
[1]陳靜,肖瑋.非物質文化遺產衍生品開發策略研究——以界首彩陶為例[N].綏化學院學報,2014,34(06):15-17.
[2]徐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首彩陶及其生產性保護問題[N].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06):16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