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雙創”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分析“雙創”型師資隊伍建設思路,提出“雙創”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途徑:加強培訓,培養具有“雙創”理念與知識結構的教師隊伍;建立“雙創”型教師激勵機制;優化“雙創”型教師培養模式;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嚴格兼職教師隊伍的聘用與管理。
【關鍵詞】“雙創”師資隊伍? 建設途徑?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C-0099-02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生產、管理、建設、服務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特別是“雙創”型人才。“雙創”型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思維,以及塑造創新創業行為模式與創新創業的人生哲學理念、創新創業型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雙創”型人才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升華與深化,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育特征決定了師資隊伍也應該是“雙創”型的。本文擬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論述高職院校“雙創”型師資隊伍建設之途徑。
一、“雙創”型師資隊伍建設思路
“雙創”型,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理論知識、豐富的社會閱歷,能夠成為學生的榜樣與導師。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教師來源渠道比較單一,第一種渠道是“從學校到學校”,即教師在高校畢業后就直接在高職院校教書,科研能力與理論知識比較強,但實踐能力相對薄弱,課堂也是教師實踐活動的唯一場所。第二種渠道是“從企業到學校”,就是學校從企業聘請有關專業的工程師到學校任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這些教師往往缺乏理論知識、教學方法與具體的教學經驗,容易出現“有理說不清”的局面。這兩種渠道來源的教師,如沒有相互的溝通交流與提升,是難以達到“雙創”型標準的。
針對教師來源渠道單一,難以培養“雙創”型師資的問題,可通過以下思路予以解決:一是轉變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師選聘機制。利用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的契機,加強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聯系,形成雙向互動的人才交流方式,促進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互動發展。企業的優秀工作人員,都可以成為學校的教師,突破兼職教師傳統的固有慣例,從而達到學校與企業共享資源和共創利益之目的。二是采用校校聯合的方式,共享優質教師資源。為了促進高職院校的共同健康發展,學校之間可以建立合作關系,共享優質的教師資源。例如學校間選派優質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并建立互聘制度,為學校營造共同發展的格局。通過這一做法,各校間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解決“雙師”型教師來源比較單一的問題。
二、“雙創”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途徑
(一)加強培訓,培養具有“雙創”理念與知識結構的教師隊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各高校應該廣泛開展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的覆蓋面,引導教師把國際最新研究成果、國際學術前沿成果、實踐經驗與課堂教學互相結合,注重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激發創業靈感與創新思維。要做到這些要求,首先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建立具有“雙創”理念和知識水平的教師隊伍。培訓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職前培訓。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教師的職前培訓上,都只強調教師說課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但缺乏對教學實踐活動與教育活動的整體把握。對此,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應融入真實的實踐教學工作環節,校內專業教師與學生模擬真實的“聽眾”,上課后由學生與專業教師對試講教師打分,提出相應的意見,把這些意見匯總后反饋給試講教師。
二是在職培訓。首先,搭建實訓基地是在職培訓工作的核心和重要手段。高職院校可以建立以專業顧問委員會為核心,以“家長制”專業顧問聘用法為主要手段的“雙創”型教師培訓基地。專業顧問委員會由學校專業骨干、行業協會、企業三方構成,職責主要是制訂教學計劃,開展專業設置,制訂關于教師能力、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等的標準和要求。專業顧問委員會的重要責任,就是建立校企雙方密切的合作管理,積極開展“雙創”型實訓基地建設。“家長制”專業顧問聘用法就是從企業聘請行政領導和企業業務專家做專業顧問。其次,建立培訓相關保障制度是培訓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應保證教師擁有充足的實踐機會,對此可建立彈性的實踐鍛煉時間制度,把教師參與實踐培訓時間作為晉升的一個重要條件,從而激發教師積極投入實踐培訓活動中。同時,對培訓教師也應提供相應的安全和待遇保障,使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無后顧之憂。學校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激發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為專業教師定崗實踐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是職后培訓。在職后培訓工作中,學校應擔當扶持者的身份與角色。如學校可以利用寒假、暑假、周末時間安排教師到一線工作場所開展實習,加強教師與一線工程師的交流與溝通;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在課余時間到學校為教師進行培訓;也可以建立網絡互動平臺,以“線上提問和線上回答”的方式,幫助專任教師解決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疑惑;還可以派有關教師去國外進行考察,學習國外學校與企業的相關經驗,提高教師“雙創”水平。
(二)建立“雙創”型教師激勵機制。高職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建立“雙創”型教師的激勵機制,完善教師的待遇制度,為教師發展做長遠規劃,實現教師隊伍的穩定發展。
第一,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性薪酬機制與績效導向機制,盡可能做到按勞分配,把個人貢獻體現出來。學校在設計具體的分配制度時,應把薪酬的差距拉開,將勞動成果的差異性體現出來,從而吸引優秀人才到學校來參與教學管理工作。同時,學校還可以淘汰一些沒有達標的教師,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有效流動,為培育優質教學人才做保障。
第二,應設計合理的教師素質培養規劃。如學校可以設計科學的教師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關注教師內心的需要,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當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好之后,學校應開展可行性研究,并且對方案實施的過程做全方位的評估,了解人才培養方案是否滿足教師的現實需要,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
(三)優化“雙創”型教師培養模式。“雙創”型教育之開展,需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如學校可以選派一些教師到企業做相應的輪訓工作,輪訓工作每三年一次,培訓經費由學校自身承擔。也可以建立長效的人才培養管理機制,培養內容根據教師的狀況與企業狀況來確定,開展“雙創”型教師素質培育工作。還可以采用校辦企業模式來培育“雙創”型教師。具有一定實力的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借助自身的行業優勢,爭取行業部門與主管部門的支持。如學校可以根據師資隊伍狀況與開設專業的狀況,在充分調查市場行業需要狀況基礎上,投資興建校辦企業。在企業類型上,可以選擇商貿企業、小型的生產加工企業、物流企業等,也可以設立專業的咨詢中介機構、審計中介機構、會計中介機構,具體有服裝外貿、商品印刷、貨物配送、食品加工、飲食便利店、超市、書店等部門,這樣既能鍛煉專業一線教師的實踐能力,也能解決學生的實習基地問題。
(四)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嚴格兼職教師隊伍的聘用與管理。兼職教師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彌補技能實訓課程師資力量的不足,也能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密切學校和社會的聯系,保持學校師資結構的靈活性,是“雙創”型師資隊伍的有力補充。
在建立兼職教師隊伍時,學校應注重兼職教師隊伍的聘用與管理,建立全面的兼職教師聘用制度,使兼職教師隊伍得以規范化運作。同時,遵循嚴格的程序來聘用兼職教師,各個系部根據教研與專業教學需要來選擇擬聘用的教師,最后由學院的主管院長做出審定,并頒發聘書和簽訂任教的協議書,從而保障兼職教師質量和管理水平。
此外,高職院校應建立完善的專業師資人才信息庫。這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需要不斷更新人才信息庫,實施動態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來源比較穩定的動態兼職教師隊伍。各高職院校應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做到互通有無,掌握各專業師資人才需要狀況。同時,也可以采用現代化的信息傳媒手段,與人才市場和職業介紹所等機構建立密切的網絡聯系,從而完善師資人才信息庫,實現人才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永新宇.論民辦職業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成就[J].中國校外教育,2012(3)
[2]劉長為.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