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百麗
摘 要:從《吉林省2018年就業扶貧實施方案》文件來看,吉林省目前對就業幫扶是針對全體勞動人口而進行的實施。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與調查研究法,對吉林省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以及該省的貧困群體幫扶體系進行了調查。從調查中發現,該省有針對貧困勞動人口的幫扶體系,但是并沒有針對貧困大學生的體系。本文通過調研,積極探索出了幫扶體系建設改革的設想。
關鍵詞:吉林省 貧困大學生 就業 幫扶體系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2
1 吉林省貧困大學生就業幫扶現狀
從《吉林省2018年就業扶貧實施方案》文件來看,吉林省目前對就業幫扶是針對全體勞動人口而進行的實施,運作體系提出了從搭建動態平臺入手,從而對貧困勞動人口進行管理,其次,方案中也著重從勞動人口的技能培訓入手,做到培訓相關技能的目的。另外,他們也鼓勵貧困人口進行自主創業,提供了相應的貸款服務。該體系適用于所有貧困的勞動人口對象,對于大學生并沒有特殊的待遇,換而言之,也就是他們更重視普通貧困勞動人口,對于大學生的群體并沒有過多針對的落實相關設施。
2 幫扶體系與貧困大學生就業之間存在的現象
2.1 只有普遍性而沒有針對性
從對吉林省就業扶貧實施方案來看,該省對于貧困勞動力人口采用了普遍性的就業指導與管理方法,并且從內容來看,其更重視的是普通沒有過高學歷的勞動力人口,對于有高學歷的大學生群體,其方案并沒有涉及。這種方案的實施明顯不適用于貧困大學生的情況,貧困大學生難以通過該政策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對于吉林省貧困大學生而言,就業的任務仍然是落到了其畢業學院的手上,如傳統的模式一樣,學校在學生畢業后推薦安排工作,但是,由于市場對于專業的需求不同,因此,許多學生并不能找到對口的工作,這樣無非是降低了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同時也加大了貧困大學生找到合適工作的難度。
2.2 貧困大學生存在就業優勢不足
貧困大學生在幫扶體系以及學院的幫助之下,假如找不到工作,那么他們只能靠自己的本事進行尋找就業機會。但是,由于貧困大學生存在資歷等方面的劣勢,因此他們并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比如,現在的大學生尋找工作,其簡歷都比較豐富,簡歷上寫滿了他們成長經歷所獲得的收獲,或者是一些實踐經歷,但是他們的經歷經常都是依靠父母的條件支持才能有參與的機會,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他們的父母顯然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就造成了他們處于劣勢。另一方面,在自由市場當中確實存在不平等的現象,有一些條件好有背景的大學生往往能快速找到對口的工作,但是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一般不存在這種條件,因此,他們的工作就要被條件好的大學生而“搶奪”了。
2.3 貧困大學生就業質量差
基于對貧困大學生就業的調查發現,許多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目的很單純,他們就是為了金錢,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也就是解決他們本身迫切生存的問題。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他們最優先考慮的就是短時間能找到工作,其次是考慮收入高低,最后才是專業對口的問題。所以,貧困大學生找到的工作通常都不對口,并且出現個別貧困大學生就業惡劣的情況,有時他們干著與低學歷勞動人口一樣的工作,拿著同樣的收入,這就與當初其父母送他們到大學讀書的初衷相違背。以這種心態選擇就業,他們通常會忽略自身的發展前景,因此就可能會在就業的期間出現連續跳槽、工作不穩定的現象,種種的現象都表明了貧困大學生就業的質量相比普通大學生要差。
3 體系建設改革指導思路
3.1 應設立針對貧困大學生的獨立的幫扶體系
對于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困難的問題,其責任應該落實到政府及高校身上。因此,政府應該作為主導能力,通過聯合高校建立出完善的貧困大學生就業幫扶體系。政府、高校應該與更多的用人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系,并且將貧困大學生優先推送到精確的崗位當中。對于貧困大學生就業幫扶體系的構建,應該借鑒《吉林省2018年就業扶貧實施方案》的內容,以此作為基礎進行改變,從而使新的獨立體系適合貧困大學生的實踐情況。其次,貧困大學生未畢業之前也可以對其進行兼職的指導工作,因為有許多貧困大學生在學習期間都會積極找工作,但是他們在找兼職的時候往往容易上當受騙,那么體系就應該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幫助他們找到合理的兼職,使其能提前適應社會環境,同時也是補貼自己生活的一種實踐方式。
3.2 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每年的畢業季中,有一定比率的大學生會選擇與自己不相關的崗位就業,因此逐漸生成了這樣的就業風氣,部分學生認為“哪邊收益多就跟著哪邊跑”。實際上,由于應屆貧困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經驗,使得他們盲目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到頭來可能失去更多的機會。在就業指導體系當中,不可輕視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輔導。需要對其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傳遞,使他們的選擇更符合生活的實際。其次,貧困大學生在面對就業之前通常會有比較大的壓力,其壓力來源于自己本身的經濟情況,同時也有自己缺乏信心的成份。
3.3 加強貧困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愈來愈重視應聘者的實踐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生普遍出現實踐能力不強的情況,貧困大學生也難免如此。因此,體系當中應該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從而使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取得未來的競爭崗位。在這方面的發展,政府應該指導高校完成,比如,各大高校當中加強對專業課的動手實踐操作時長,加強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某些專業可以設立一定的模擬場景,增加場景化教學模式,使得大學生能在學校當中就有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在開展活動當中也可以加強其團隊合作的意識,從而做到不僅僅是“掌握幾本課本的內容”就去應屆。
3.4 建立貧困大學生就業管理平臺
體系當中應該有管理平臺,平臺記錄貧困大學生的個人信息、專業信息、就業方向與情況等信息。通過管理平臺,可以實時了解每一名貧困大學生就業的情況,也可以幫助尋找大學生在過去所有的就業經歷。借助平臺的力量,服務人員應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合理的跟蹤,了解其就業情況,對于已經就業的大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就業的環境與心態。對于未就業的大學生,應該定期對于進行指導,幫助其找到精確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平臺也可以建立推送就業信息的機制,對于全部貧困大學生可以推送一些就業信息,使貧困大學生能夠實時了解其所在城市的招聘信息,有了管理平臺的推送功能,幫扶體系也可以與用人單位建立出良好的招聘機制,服務人員直接就可以幫助發布招聘信息,使用人單位的人事部省去了不少的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吉林省尚未針對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打造出良好的幫扶體系,對于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仍落到了高校的身上。建立針對性的體系是目前迫切的需求,其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做到精確就業,減少盲目就業。
參考文獻
[1]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吉林省2018年就業扶貧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hrss.jl.gov.cn/gg/201803/t20180321_3735937.html,2018-03–21/2018–11–07.
[2] 彭仲生,羅筑華.合作主義理論下貧困大學生就業幫扶體系的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4(5):73-77.
[3] 彭仲生,羅筑華,黃建美.農村地區貧困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調查分析[J].高教學刊,201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