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剛
摘 要: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歷史重任,在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及實踐、創業等各個培養階段都扮演者重要角色,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于有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分析了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洛陽師范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做法,對新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進行了有益思考。
關鍵詞: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疏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高輔導員隊伍素質能力,促進輔導員隊伍建設良性發展尤為關鍵。
一、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輔導員隊伍數量不足且專業結構不合理。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高校要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但是受到編制、學生人數增多、招聘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些高校的輔導員配備比例沒有達到要求。高校輔導員隊伍中普遍存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平均年齡偏低的問題,流動性較大。此外,一些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育等專業方面的輔導員配備比例不高,輔導員自身專業與所管理學生所學專業的配置上還不夠合理,輔導員不能熟練利用專業理論和技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
(二)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職業素質參差不齊。當前,高校輔導員存在“一人對多口”的工作現實,分配在事務性工作上的時間較多,理論學習的時間較少,學習的主動性和深入程度不夠,理論亟待提高。面對價值觀多元化的挑戰,輔導員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熱點、焦點、難點等問題研究不夠深入,在學生中的威信和說服力弱化。一些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不夠,不能經常性和學生談心談話,輔導員隊伍的地位和作用發揮不夠。此外,輔導員發表論文、開展工作研究的能力和意識有待提高。發表論文和學生工作研究項目的選題和立意不高,研究的質量和數量都還需不斷提高。
(三)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管理和評價機制有待完善和落實。目前高校對于輔導員的培養和管理,更多實行的是學生工作部門與院系共同管理的模式,高校相關部門不同程度存在“只用不管”的現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輔導員成長發展中應承擔的職責并不明確,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增強。同時,由于各高校輔導員數量、結構、素質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并沒有明確的輔導員工作評價標準,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也有待建立健全,高校在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中并沒有完全實行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增加了輔導員職稱評審的難度,弱化了輔導員的工作熱情,高校輔導員隊伍長期存在職稱水平整體偏低的現象。各高校在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甚至出現經常性政策變動,大大增加了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性。[1]
二、洛陽師范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解析
洛陽師范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以“七大工程”、“十大計劃”為核心的發展服務型學生工作體系內涵。學校狠抓輔導員隊伍建設,聚焦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雙線協同發展,堅持從實際出發,多措并舉,努力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水平,著力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成效顯著。
(一)搭建各類平臺,促進輔導員持續發展。學校通過定期舉行輔導員沙龍、學生工作坊,提升輔導員專業素養。在學生公寓設立輔導員驛站,輔導員每天晚上準時坐班,進行個別談心、小范圍座談等,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及時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打通學生工作“最后一公里”。以輔導員精品項目建設、優秀論文、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輔導員“一人一品”、“一院數品”等品牌建設,引導輔導員加強工作研究、探索育人規律、提升理論素養。
(二)加強學習培訓,提升輔導員專業素質。一是邀請專家培訓。定期舉辦輔導員培訓班,邀請省內外專家為全體輔導員作培訓,提升輔導員職業勝任力。二是組織外出培訓。實施“333”計劃,選派學院副書記、輔導員到北京、武漢、南京等地高校和培訓基地學習,實現輔導員外出培訓全覆蓋。三是通過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錘煉輔導員職業本領,推動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三)注重人文關懷,夯實輔導員發展保障。學校提高輔導員經濟待遇,除了學校的獎勵績效外,還發放輔導員津貼。在輔導員發展評聘中實行雙線晉升,職稱晉升單列,并突出輔導員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務育人等方面工作的實績導向;職務晉升傾斜,實行副科、正科輔導員制,選拔優秀輔導員擔任院系副書記等副處級領導職務。學校每年為輔導員發放三到四次專業書籍,開展輔導員讀書活動,提升輔導員職業內涵。
(四)表彰先進典型,彰顯輔導員職業價值。一方面,強化輔導員工作考核與表彰。學校深入實施輔導員工作“十個一”、輔導員與學生“十個必談”、輔導員與家長“十個必聯系”工作制度,每年開展一次優秀輔導員評選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十佳輔導員”評選活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站、微信等媒體宣傳優秀輔導員工作特色和感人事跡,編印優秀輔導員風采錄,設立優秀輔導員宣傳專欄,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增強了廣大師生對輔導員工作的職業認同。
三、新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思考
(一)明確職責,規范選聘,組建素質過硬的輔導員隊伍。高校應明確輔導員的選聘標準,細化和明確輔導員任職基本條件,嚴格和規范輔導員選聘工作程序,嚴把輔導員入口關,注重選拔思想政治素質高、理論水平功底扎實、工作能力強的人員擔任專兼職輔導員,保證高校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高校要嚴格落實輔導員雙重身份政策,將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學、科研、管理干部的后備隊伍培養,明確輔導員應該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工作,以指導學生發展為主體工作,以學生事務管理為基礎工作。
(二)理順體制,健全制度,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管理和考核。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保障輔導員干部和教師雙重身份的落實,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對輔導員隊伍, 理順體制是貫徹職業化思路的首要課題。[2]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高校應理順管理體制,建立科學有效、獎罰分明的管理機制,明確各部門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輔導員培養管理中應承擔的職責。健全相關制度,及時對現有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對標新時代,建立新的思政工作標準,對標執行。增強輔導員工作崗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發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輔導員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真正形成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
(三)搭建平臺,加強培訓,強化輔導員綜合素質能力。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00后大學生將不斷成為校園的主力,他們有著更加鮮明的思維方式、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同時,新時代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和復雜的國際環境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和標準,立德樹人的任務任重道遠。高校輔導員要深入學習、刻苦鉆研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掌握相關的思想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專業理論水平。[3]強化學習提升,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通過輔導員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調研學習等形式提升輔導員理論素養。積極搭建輔導員主題沙龍、讀書活動、經驗交流會、學生工作坊等多種平臺,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學習和交流。以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為抓手,歷練隊伍、展示風采,不斷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水平。引導輔導員扎實開展課題研究,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澤琳.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中存在問題與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6,(4).
[2]曾準.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8,(13).
[3]蘇振芳.關于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