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海平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產生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學困生由于他們的心理、教育行為、教育環境等諸多原因出現知識的斷層,對學習沒有積極性,感到困難,其學習成績明星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轉化學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認為:轉化一名學困生,不亞于培養一名優秀生。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及對策;教育策略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但是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學困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中逐漸形成的。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教育均衡發展理念的體現。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因此,關注學困生,幫助他們成長,是教育者最主要的職責。
在我們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千差萬別,但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歸納起來,形成的原因有三種:一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教育。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農村有些家長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一有時間手持手機玩游戲,他們的行為對孩子具有消極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二是父母的消極思想、觀念及其言行對子女產生的影響。有些家長早早要求孩子跟父母外出打工掙錢,或大力小生意而放棄學業。三是對留守兒童管教不嚴。因爺爺奶奶對孩子嬌生慣養,對孩子的品行、學習從不過問,任其發展。這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染上不良習氣,放蕩、逃學,無視班規校級。
二、學校教育中缺乏教育的理解與耐心、尊重與愛護
在學校教育中,有些教師只注重教書,忽視了育人;只關注優秀生的發展,忽視學困生的轉化,缺乏對學困生學習的耐心指導,以致他們對教師不感興趣,出現驗血情緒,甚至出現與教師“頂牛”現象。
三、學生自身缺乏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學習是作為實現人生遠大理想和目標的途徑。但一些學生沒有理想,學習目標不明確,不求上進,對學習無興趣,不愿努力,總認為自己資質差,不可能把學習學好。
當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還有其他因素。針對形成的諸多因素,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一)加倍關愛,喚醒學困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和同伴中經常抬不起來,經常受到批評和歧視,有較強的自卑感。作為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該加倍關注,包括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愛好等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提高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以愛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二)提倡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歌德曾說:“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信心是成功的起點,是前進的力量。賞識教育法的創始者周弘曾說:“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作為教師,要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認真審視他們的優勢,積極給予肯定和激勵,幫助其在實踐中建立自信。有可能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
(三)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在學困生的教育中,重要的是對他們多一點理解,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用愛心融化他們冰冷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讓學困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希望和寬容,消除了畏懼感,能積極回答問題,對學習充滿自信。
(四)多一點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小學生正處于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階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學困生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想成才。作為班主任,要善于從學困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志趣和個性特征,觀察他們時隱時現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和推進其前進的動力。事實證明,學困生并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皮的孩子聰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對學困生有所“偏愛”,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加以鼓勵,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生活中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學困生品嘗到贊許、表揚的快樂。我班曾有這樣一名學生,由于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正確的管教,從小養成說謊和偷東西的壞習慣,常常受到斥責和打罵,在班上也受到同學們的譏笑和歧視,他感到抬不起頭。但他卻主動為班上打掃衛生,冬天主動為班上生火。抓住這幾件事情,我先對他進行耐心的談話,既肯定他的優點,又指出他的存在的缺點。有用通俗易懂的《狼來了》的故事對他啟發誘導,讓他懂得誠信是做人根本,從小做一個誠實正直的孩子,長大才能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鼓勵他勇于改正缺點,發揚優點,爭取做個好孩子。同時積極與家長溝通,配合教育,還安排優秀學生對他的學習進行輔導。使這個同學既明白了道理,又深深感到教師、父母和同學們對他真誠地關心、愛護,逐漸改掉了壞習慣,在班上更加熱情地為集體做好事,期末被評為班里“學雷鋒標兵”的榮譽,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走上了進步的道路。
學困生的轉化是艱難、細致的工作。正確對待學困生,對給他們一點愛,用愛去感化他們,只有贏得了學困生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之后,在做轉化工作,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轉化效果。一位教育家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有早開的,有遲開的,哪怕是花開再晚,只要精心護理,也照樣結出果實。”教育工作者應當有恒久的耐心,火熱的愛心,精心培育那些遲開的花朵,相信他們一定會鮮艷綻放。
參考文獻:
[1]林孝國.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的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3(2011):60-60.
[2]王永芳,穆增貴.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3(3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