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維東
【摘要】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普及農村中小學,以其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優勢被廣大教師廣泛應用,特別是互聯網的推廣,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為農村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在新課改理念下,以多媒體、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正在對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將引領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55-02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特定情境,演示物理現象,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計算機具有特殊的聲、光、色、形,通過圖像的翻滾、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如“音樂廳中的聲學原理”,“生活中的熱脹冷縮”,“慣性的危害”等如果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普通物理實驗室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一些重要的,有一定危險性但學生又渴望了解真相的,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能夠再現科學的真實性,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對大自然的好奇,開拓學生視野,提高認知。通過這種演示,更好地是實現了學生對知識的升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更直接地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意識。
二、利用實物投影儀、視頻展視儀等彌補實驗不足,增強實驗演示效果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多彩有趣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分析歸納物理概念及規律,但由于受到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視性差的實驗,抽象物理現象,實驗效果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一些現實環境下難以完成的物理實驗,可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
三、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素質教育是為了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特別是網絡資源成為現代教育取之不盡的信息庫。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獲取的主動者,教師是引導者,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引導學生結合物理知識,應用校園網絡及多媒體信息技術獲取,收集,分析資料,分組協作,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查找相關信息資料從中培養學生搜尋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現代信息技術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輔助學生的研究學習過程。
另外,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給物理學科建立學習平臺,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可以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
四、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物理教學互動,擴大師生探究知識的層面
信息網絡時代,網絡提供了豐富的多元化資源庫、信息庫,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逐漸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素質。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動、針對性強等特點,許多教育網站可謂是一間間完整的教學數字資源庫,它們很多能夠提供在線同步教學、課堂教案、優秀課件等多種資源,且借助于網絡論壇,可以實現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知識信息的交流共享。通過這種交流共享,可以實現知識信息的最優化,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優化課堂教學,提升了物理課堂學習的品味,也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增進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網絡的交互性給物理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參與一系列教育門戶網站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物理教學改革的看法,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六、總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參與意識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較理想,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裝飾效應”,不注意“因材選媒”和教學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使課堂教學走向了誤區,不能將計算機模擬代替學生的自主實驗,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思考、獲得知識的過程完全用課件來代替,必須能夠科學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的學科特點,才能夠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整合,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