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琴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演講能力,提升其表達的準確性、流暢性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工作。然而當前我國小學教學實踐中,學生很少接觸演講,教師也無意識培養小學生的演講能力。本文對小學生的演講能力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供如何培養小學生當眾演講能力實施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生 演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81-02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演講,主要是指在公開的場合,面對一定數量的受眾,以表達語言的形式,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闡述,發表看法或者主張。演講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背誦的形式、念稿的形式、即興的形式,表現為演講者臺上表達,受眾接受信息的傳遞。[1]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講能力已然成為社會人才綜合能力的重要表現。因而在小學生的培養中,要注重對其當眾演講能力的訓練,進而培養出全面的綜合的社會人才。
1.小學演講能力的現狀
1.1演講中的身體語言分析
大多數小學生在演講過程中,遇到情感豐富的地方往往有兩種類型的舉動:(1)單手或雙手的展開動作;(2)由于緊張而緊握拳頭的小動作。第一種動作是在接受教師的指導后表現出的身體語言,第二種則是由于心理緊張的表現。由于缺乏舞臺經驗產生緊張動作對演講的效果有很大影響,但通過訓練和指導可得到改善。
1.2演講中的有聲語言分析
有聲語言分析中,由于年級高低不同常有不同表現。低年級學生在演講中,具有很強的表達欲望,但由于知識量較少,常常出現詞不達意、表達不流暢、語音不清楚的現象。而高年級學生知識量較為豐富,表達流暢,發音準確且帶有情感。同時,女生的表達能力要高于男生,主要體現在語音的準確性和表達內容的清晰性。
1.3演講中的思維能力分析
低年級學生在演講中思維并不十分嚴謹,常出現答非所問,文不對題的現象。而高年級的學生在演講中思維較為嚴謹,邏輯思路清晰,能夠引用大量的論據對論點進行證明,使受眾能夠較為明確的理解其要表達的中心觀點。
從以上現狀中可看出,小學生的演講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間。通過合理科學的訓練路徑能幫助學生解決演講中的問題,切實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小學生當眾演講能力提升路徑
2.1重視演講、鼓勵演講
學校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要樹立提升學生演講能力的意識。可結合學校舉行的活動或節日活動,發動鼓勵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演講的主題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喜歡的話題,也可向學生征集演講主題,讓學生自主命名演講的主題,這樣的演講主題選擇方式能夠極大鼓勵學生參與到演講活動中。
2.2為學生演講提供平臺
學校要為學生演講提供平臺,讓學生在具體演講過程中提升演講的能力。如可創建課前三分鐘、國旗下講話、每月校園演講等平臺。課前三分鐘平臺是指在每節語文課上,教師空出三分鐘的時間安排學生到臺上進行演講,演講的主題可以是名著的讀后感、時事的報道,也可針對最近學生身邊發生的一些現象進行描述等等。國旗下講話平臺是指在每周的學校升旗日,安排學生代表在全校師生面前進行演講。被選出的學生要具備一定演講能力,能夠在全校學生面前形成典型示范的效應。每月校園演講日是指每月全校定期舉辦一次演講活動。演講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演講,同時邀請學生家長代表現場參與,并對學生的演講進行評價。在全班演講結束后,根據教師、學生、家長的評分評選出班級優秀演講者。選出的班級優秀演講者參加校內的比賽,評選出校級的優秀演講者。
在提供各種平臺的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演講的主題,適時對學生進行演講內容上的輔導,包括語言的發音、身體語言的表達、情感的表達等等,幫助其發現并解決演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實踐中提升演講的能力。
2.3完善評價體系
完善的評價體系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參與演講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客觀的演講評價。評價體系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學生年級的不同評價標準要有所區別。同時在評價中,要結合多方評價,實現評價的客觀性。以學生互相評價為主,家長代表的評價為輔助,教師評價為參考。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更為全面的感受到演講的魅力和演講中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同時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自我的過程。而家長參與到評價中,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對演講活動的重視度。
3.結語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名人大家因其出色的演講能力而走上事業的巔峰,因而提高小學生的當眾演講能力是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小學生演講的現狀入手,以校園活動為平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演講技能,幫助其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彭新華. 提高小學生演講能力的小竅門[J]. 新課程(教研版),2009,(11):2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