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娟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評價主體不全面、評價體系不夠完整、評價方式單一、過程性、即時性評價不到位等普遍存在的問題,構建了主體多元的過程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
【關鍵詞】主體多元 過程化 高職院校 教學質量評價
【基金項目】課題來源:《基于主體多元的過程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研究與實踐》是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承擔的2015年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02-02
2015年,教育部職成教司連續頒發“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教職成〔2015〕9號)”、“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等文件,推動高職院校建立常態化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機制,引導和促進高職院校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提升內部質量保證工作成效,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按照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診斷”等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基于主體多元的過程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研究與實踐”。
一、研究意義
(一)構建由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公眾等多元化主體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較好地解決評價主體尤其是外部主體不足的問題。能及時將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其它有關信息進行直接反饋,以便學校能及時了解社會各部門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合理進行專業布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改革。
(二)搭建過程化教學質量評價網絡信息平臺,變靜態的終結性評價為動態的過程性評價。同時將封閉式的教學質量監控轉變為開放式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高效實時地對各類各項評價數據進行收集、分類、整理、統計、匯總、分析,實現多主體對人才培養全過程實施動態監控與管理。
(三)構建與之配套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將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崗位規范納入體系,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使培養的畢業生適應社會和崗位需求,必將大大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本課題重點研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標準化,切合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與高等職業院校改革的要求,大大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故具有重大研究意義。
二、國內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的現狀及分析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許多理論研究與實踐還處在探索階段。我國的教育評價理論研究的發展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間續發展階段(1900-1977)、理論積累階段(1977-1985)和持續發展階段(1985年以后)。近兩年,國家對高職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也有了一些指導性的文件。2014年12月,教育部在京召開全面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提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此同時,教育部下發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加強質量監測與評價;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完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定期開展職業院校教學工作和專業教學情況評價,積極支持各類行業協會、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教學質量評價。
2008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印發了《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2009-2013年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規劃》和《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施細則(試行)》,對人才培養評估工作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2010年9月山東省政府下發了《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建立科學、多樣的教育質量和人才評價標準,開展由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
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逐步樹立全面質量管理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呈現出以下特點:1.實施全面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建設,構建多元化教學質量監控主體成為共識;2.教學質量評價重心前移,監控布點愈加科學,人才培養全程、多方位、信息化的過程性評價觀初步建立;3.實施培養階段重點問題評價,實現了教學質量評價常態化、規范化、開放化。
盡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構建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已成為共識,但是從國內、省內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多元化、過程性評價還僅僅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實施,過程性評價如何控制等問題仍未能解決。受辦學理念、體制機制、培養模式、實訓條件與教師隊伍的制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方面仍存在以下不足:1.評價主體不全面,重視校內評價,忽視社會評價;2.評價體系不夠完整,重點不明確,監控點繁雜,評價方式單一;3.評價主體多元化帶來職責不明,職能交叉,自我完善力欠缺;4.重視終結性、階段性評價,過程性、即時性評價不足;5.信息搜集與反饋環節不暢,開放性不足,透明度不夠。
這些問題和不足已成為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如何客觀地評價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主體多元的過程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界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問題。
三、基于主體多元的過程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針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評價主體不全面、評價體系不夠完整、評價方式單一、過程性、即時性評價不到位等普遍存在的問題,構建主體多元的過程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5311”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即引入5個評價主體(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公眾),構建3個體系(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及與之配套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標準體系),搭建1個平臺(教學質量評價網絡平臺),使整個教學質量評價貫穿于1個過程(人才培養全過程)。并以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運用“5311”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進行多方位、立體化、開放性的綜合評價實踐。主要內容如下:
(一)系統設計“5311”教學質量評價模型
構建主體多元的過程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5311”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5311”教學質量評價模型
(二)構建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及與之配套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要求,以山東省高等職業院?!笆濉苯虒W診斷與改進工作規劃(征求意見稿)為依據,以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為試點,進行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建立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主要教學環節、考試工作、評估工作等質量標準體系與質量評價體系,制定了《教學工作規范》《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辦法》《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暫行辦法》等30多項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學秩序一周三查和一日四查實施辦法》《聽評課管理辦法》等20多項教學質量保障實施細則,制定了《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手冊》并按手冊要求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工作,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保障,逐年提高。經過教學實踐運用中不斷補充完善,學校教學質量標準體系目前已經被30多所兄弟院校借鑒學習。
(三)構建與多元化評價主體相適應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
逐步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具體監控實行院系兩級管理,在學校層面成立教學工作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人才培養校外監督委員會,并設立質量監控與績效考核辦公室以及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學校辦公室督查科,合力開展全校教學質量監控與反饋管理協調工作。在系部層面,成立系部級教學督導工作組、專業理事會、學生家長監督工作組、學生信息員組織,落實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具體工作。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全過程、網絡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四)建設開放性教學質量評價網絡信息平臺
分為教學質量信息收集模塊、教學質量網上評估模塊、教學質量總監控預警模塊。
1.教學評價信息收集模塊
該模塊主要功能為,從教學投入、教學運行與管理和教學輸出三個方面,實時收集教學評價相關信息,包括師資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教師日志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學生頂崗實習系統和就業管理等應用程序系統。
教學評價信息收集
2.教學質量網上評價模塊
根據質量評價體系中多元主體的評價主體和評價對象分研究設計評價系統,根據不同的評價主體和評價對象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為實現該模塊功能,研究設計與信息收集相對應的師資管理系統、教師日志、學生管理、家長平臺、輔導員管理、頂崗實習和獨立的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評估系統、部門績效測評系統。
教學質量網上評價
3.教學質量監控預警模塊——反饋、糾偏
從教學質量信息的全面收集到多元主體評估和教學質量督導,將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建立監控平臺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實時監測教學運行的健康狀況,對于不能達到指標的狀況給予警報,及時調整處理,保障教學健康、良好運行,教學質量穩定提高。
教學質量總監控預警模型
四、結語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以教學質量目標和標準體系為依據,以教學質量過程管理體系為核心,以多元化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為主體,以互聯網、數字化校園CRP為手段,以人才培養狀態數據為基礎,建立、完善全過程的校內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增強了教學質量評價的真實性、科學性和客觀性,使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學質量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教學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管理更加規范,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優良教風和學風的建立,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和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