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國
【關鍵詞】 學校安全;制度;活動;責任;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20—01
一、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安全責任
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股室負責人和各學區校長、縣直各學校校長為成員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學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也同步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專門負責安全工作。明確校長園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推行“一崗雙責”的安全管理工作體制。每年年初,教育局與各學區、直屬學校,學區與所屬中小學、幼兒園,學校與教職工層層簽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包干制,基本構建了點面結合、人人參與的安全管理網格化體系,從組織上保證了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領導。
二、完善各類制度預案,做到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修訂完善安全教育、道路交通、飲食衛生、用火用電、宿舍管理、集合集會、樓道疏散、疾病防控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恐怖襲擊事件、交通事故、擁擠踩踏事故、實驗室安全等應急預案。每年年初都制定印發教育系統安全工作要點及月度安全工作計劃。結合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時制定各類實施方案、安全檢查的通知等。
三、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確定每學期開學第一周為全縣中小學“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周期間重點讓學校抓好“六個一”活動,即開好一次校委安排會、開好一次家長會(或致家長一封信)、開好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簽好一份安全協議書、搞好一次應急疏散演練、集中開展一次安全隱患排查。針對時令和季節特點,結合校園內外的實際情況,提醒學校利用多種途徑,對學生開展了交通、食品衛生、心理健康、消防、等安全知識宣傳。積極開展“警校共建”活動,邀請民警、專家為師生進行法制宣傳講座。同時,根據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的統一部署,開通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教育平臺,督促學校、學生、家長及時學習安全知識。
四、適時進行校園安全隱患大排查活動,防患于未然
利用開學、期中、期末三個重要時期,成立安全工作檢查組深入到各中小學、幼兒園就學校安全工作的組織機構、制度建設、責任分工、工作落實、隱患排查等方面進行督查。每次檢查時局裝備辦都制定具體的檢查方案,列出檢查的具體內容,提出相應的要求。在檢查方式上把學校自查自糾、學區檢查與局督查相結合,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根據工作情況,采用“四不兩直”的安全檢查方式,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學校,直插現場。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對重大安全隱患,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學校限期整改,并對隱患整改進行了回頭看,實行閉環式管理。對一些無法整改的重大安全隱患,通過文件形式上報縣政府協調相關部門解決。
五、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全面實行學校食堂供餐模式,健全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建立原料采購、入庫儲存、領用加工、成本核算等相關的管理制度,規范食品采購、貯存、分發和留樣流程,嚴把食品安全衛生關,食品儲藏做到了“四防”,即防蚊蠅、防鼠、防塵、防蟲。特別食品分類擺放、隔墻離地,徹底杜絕在食品儲藏環節上的隱患。每學期都至少對學校食堂進行一次專項檢查。近期會同縣食藥局對全縣所有中小學、幼兒園食堂進行了拉網式檢查。
六、實施校車全覆蓋工程,確保農村寄宿學生乘車安全
實行政府購買校車服務模式,配備專用校車,開通線路,確定站點,對全縣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學生實行免費接送。在落實校車全覆蓋工程的工作中,跑遍了全縣所有的行政村、自然村、居民點,合理規劃路線、站點,對臨崖、臨水,易發生山體滑坡的險要路段都做到了心中有數。對校車的運營定期進行督查監管,在校車公司制定好內部管理系列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幫助制定了校車運營時刻表、司乘人員隨車記錄;與乘車學生家長簽訂了乘車協議,約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每遇雨雪天氣或山體滑坡、道路塌陷,都提前啟動預案,實地查看,排查隱患,積極協調交通、鄉鎮等部門維修道路,消除隱患,確保了校車安全運行。
七、加大“三防建設”,提升校園防范水平
在全縣所有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校園保護區”建設,統一制作了“校園保護區十項規定”和責任單位公示牌。建立校園警務室,并結合“十項規定”對門衛制度、出入登記制度進行細化完善。在警務室建設中做到“五統一”,即外觀統一、顏色統一、制度統一、器械統一、簿冊統一。加大投入,安裝數字監控47套,并對已老化、視頻不清晰的監控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實現了校園監控全覆蓋。為全縣中小學幼兒園購置保安服以及頭盔、盾牌、防護叉、橡膠棒、滅火毯等安保器械1200多套件,增強了物防威懾效果,提高了校園防護能力。采用政府購買安保服務的形式為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配備專職安保人員。大力推行“明廚亮灶”工程,目前,全縣所有中小學食堂都配備了監控設備。學校“三防建設”逐步加強,校園安保水平明顯提升。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