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教育要引導學生做到“四個正確認識”: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八膫€正確認識”既為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指明了方向,也對高校如何培養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就高職院校而言,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既要強化以人文社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的課堂教學,也要聚焦當前具體社會現狀開展生動的社會實踐,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關鍵詞:四個正確認識;高職院校;大學生;路徑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等教育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高?!芭囵B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并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即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八膫€正確認識”的內容包含了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國際與國內的關系、社會與個人的關系、理想與實踐的關系,再一次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使命,這對激勵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堅定矢志前行的信心和決心,提升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改良課堂教學,樹立“四個正確認識”
(一)精煉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明確“四個正確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基于這一使命,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與創新教育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兩學年,涉及的課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思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概論”)、形勢與政策課程(“形勢政策”)三門課程。其中,大一新生接觸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思修”課程,“形勢政策”課程穿插在大一的教學過程中,大二的時候學習“概論”課程?!八夹蕖闭n程主要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應用于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領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綜合知識,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人生價值、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方面的教育,有助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靶蝿菡摺闭n程和“概論”課程主要涉及中國人民的“四個選擇”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等教學內容,有助于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社會的比較,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各門課程的內容,明確不同課程的重點,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社會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深刻把握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整體的邏輯線索,將三門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銜接和精煉,最終形成合力,教育引導學生明確“四個正確認識”。
(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深化“四個正確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在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時也要做好其他各門課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雖然目前僅僅是在一些高校中推行“課程思政”,把它作為改革試點,但這是著力實現全課程育人的一種嘗試,而且是一種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的有益嘗試,具有推廣的價值。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外的各類課程中的科學精神、人文關懷、理性思維等潤物無聲地引入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將在引導大學生做到“四個正確認識”的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隱性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都帶有思政元素,打破學科的專業界限,最終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促進學生深化“四個正確認識”。
(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完成“四個正確認識”
當今時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等技術日益革新,學生的思維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形勢下的教學需求。新形勢下,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力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四個正確認識”,這既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也遵循了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的規律。
由于高職院校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熱情并不是很高,加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特殊性,理論性又比較強,一味地講授容易讓學生覺得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從而喪失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盡量做到理論形象化、問題具體化、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如案例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現場體驗式教學、理論與時事結合等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數字技術等新媒體手段。一是要借助新媒體掌握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要擴展思政課的教學載體,創新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比如,高校可以推廣運用翻轉課堂、慕課、藍墨云、微課等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鼓勵學生融入社會,樹立“四個正確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都屬于學生的第二課堂,對學生眼界和能力的擴展,對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既要指向遠大理想,也要關注現實生活。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主要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是教育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出室內的課堂,走向更為廣闊的室外天地。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參加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活動,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對社會的認識。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了解,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
(二)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J識和實踐本來就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引導高職院校的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加深認識的有效途徑。學校要主動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各類社會機構加強聯系與合作,構筑思想政治工作協同創新平臺和機制,吸收高校所在地域、行業的豐富資源,挖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功能作用。要積極參與當地黨委、政府開展的社會治理、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法治建設、文化傳承創新、文明城市創建等社會建設活動。通過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實踐中樹立“四個正確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讓他們努力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的優秀人才。
三、結語
習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和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既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創新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樹立和做到“四個正確認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
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任東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
踐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1,(5).
[3]馬光焱,張澍軍.關于大學生獲得“四個
正確認識”基本路徑的思考[J].黑龍江
高教研究,2017,(9).
[4]魏建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鼓勵學生
融入社會[N].云南日報,2016-12-16.
責編:清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