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明 劉茹
摘 要: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以遵德守法、清廉正直、鐵面無私、誠實守信、克己奉公為特征的廉潔家風,為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提供了一個范本,也為當代家庭教育樹立了榜樣。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廉潔家風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載體,也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內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廉潔家風代代相傳。
關鍵詞:廉潔家風;當代價值;傳承途徑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是指湖南籍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而奮斗并做出重大貢獻的職業革命家的集合體,有以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羅榮桓、任弼時、李富春等為代表的引領潮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有以蔡和森、夏明翰、向警予、鄧中夏、楊開慧等為代表的革命英烈,有以徐特立、成仿吾、呂振羽、翦伯贊、丁玲、周揚、田漢、賀淥丁等為代表的科教文化藝術群體。由于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有著大致相同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以及相近的革命經歷,所以他們有共同的家風,就是廉潔。廉潔家風涵養廉政文化,新形勢下我們要繼承和弘揚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廉潔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凝心聚力。
一、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廉潔家風的精神內涵
(一)辦事講規矩,有原則
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定了規矩就要照著辦。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有著非凡的革命經歷,他們勤于好學、善于思考,有著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踏實的工作作風,辦事講規矩。比如,毛澤東的“三不談”和“三不原則”:“三不談”即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不談男女戀愛;“三不原則”即對親戚來北京找工作時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1949年7月,湖南解放后,毛澤東同志的親戚和朋友時紛紛給他寫信,要求推薦工作或介紹進京。當時,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人民政府各機關部門,由于工作需要,招收了許多新人,也有許多老干部的家屬和親朋來了,只要歷史上沒什么問題,一經介紹也就參加工作了。”毛澤東卻說:“別人的親友可以來,我的不能來。我們共產黨的章法,決不能像蔣介石一樣搞裙帶關系,一個人當了官,沾親帶故的人都可以升官發財。如果這樣下去,就會脫離群眾,就會像蔣介石一樣早垮臺。”開國元勛任弼時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都對家人嚴格要求:“凡事不能超越制度。黨的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更不能搞特殊。”
(二)退食自公,擺袖卻金
革命戰爭年代,生活非常艱苦,物資缺乏,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心系天下,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1923年,安源路礦工人罷工勝利后,工人們出于對劉少奇的愛戴,提出每月給他200塊銀洋的薪金,但劉少奇只要了15塊生活費。當時工人們不理解,誤以為他是嫌少了,私下又復議:礦局的礦長每月工資是420塊銀洋,我們俱樂部的總主任為工人辦了這么多好事,給300塊還不應該嗎?于是又給增加了100塊。劉少奇仍然婉言拒絕了。后來,劉少奇在積極分子會上解釋道:“共產黨人不是為了金錢,而是要讓天下受苦的人得到解放;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不能貪求享樂。”擔任國家主席期間,劉少奇經常外出視察工作,他對身邊工作人員約法三章,要求做到“四不準”:每到一個地方,不準人家接送;到什么地方,不準請客吃飯、鋪張浪費;不準向人家要東西,人家送上門也要婉言拒收;參觀時不準前呼后擁地陪同,有個向導引路就行,不要影響地方同志工作。
(三)廉潔奉公,坦蕩無私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雖然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組織者,但從不以權謀私,即使自己家庭生活清貧,也不拿公家的東西,時刻做到廉潔奉公、坦蕩無私。抗美援朝期間,祖國和人民寄給彭德懷的慰問品,他總會分給戰士使用,還要求管理物資的干部做到:第一,自己不貪;第二,別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臉皮的人、熟人擋回去。有這樣三條,才能保得住一個“公”字。彭德懷元帥有一次因公路過南京,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在家宴請他。席間,彭德懷發現許世友招待他的只有炒豆芽、土豆絲、燒豆腐、炒肉四樣菜時,十分高興地說:“我們都是‘出家人,都應該愛國家之財、愛人民之財”。彭德懷同志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德高望重,堪稱廉潔奉公典范,是我們當代領導干部應該學習的。
(四)注重集體利益,不計個人得失
新中國成立不久,就在農村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當時在給毛澤東的家庭劃分成分時,毛澤東提出了三條意見:一是所有財產分給農民;二是劃為富農,責無旁貸,付來300元,作退押金;三是人民的政府執法不能徇情,照政策辦事,人民會相信政府。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給家人規定了“三個第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在他家里,從其兄長至侄兒、侄孫乃至曾孫在內的20多人都是普通農民。任弼時一生艱苦奮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家人要求嚴格,他的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錢多,三怕麻煩別人。陶鑄在擔任廣東省委書記期間,有一次檢查工作時,一個縣的領導大擺筵席表示歡迎,陶鑄看到后非常惱火,毫不留情地批評了該縣的領導,之后外出視察、檢查、指導工作都事先“約法三章”:不準請客、不準迎送、不準送禮,誰違反了就追究誰。
二、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廉潔家風的當代價值
十八大以來,中央前所未有地重視反腐倡廉工作。縱觀五年來的腐敗案件,有一個重要的特點:腐敗行為的家庭化。具體表現為:領導干部的夫人、子女甚至是七大姑八大姨,這些群體參與到腐敗行為當中。他們借助領導的權力與影響,大肆收受賄賂,謀取非法利益,他們的這些行為對官員腐敗產生了推波助瀾的惡劣影響。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庭建設,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守法、守規、清廉正直、自立、自強、誠實、厚道等,為新形勢下家庭廉潔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家庭廉潔文化建設既是古老的話題,也是嶄新的課題。就理論范疇而言,目前國內理論界還沒有在家庭廉潔文化的定義上達成共識。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累的經營家庭的知識、智慧、經驗、教訓等給予了我們啟迪。他們的家庭廉潔建設實踐經驗啟發人們修身養性,培養好后代,教育官員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他們這些嚴于律已、嚴于律妻、嚴于律子、嚴于律親的清廉家風,屬于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傳頌。
三、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廉潔家風的應用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使廉潔教育落地生根
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是各行各業的骨干。他們現在正青春年少,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3年,離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18年,到本世紀中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之時,他們也不到60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會成為他們看得見的現實。讓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廉潔家風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能使學生從理論高度認清腐敗的根源、類型、危害,從大學開始就在心中筑起一道堅固防線,養成廉潔習慣。
綜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筆者發現沒有專門的章節論述廉潔教育,現階段高校廉政教育課題的研究也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針對一些基礎的理論和亟需關注的問題的研究,缺乏高屋建瓴的整體思考,也沒有形成相對權威的理論體系。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大多只是講授一些現實中的腐敗案例,并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講授。因而,學生缺乏理論指導和榜樣示范。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憂國憂民,為了革命和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廉潔家風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毛澤東:每天三元的伙食標準太高,穿打補丁的衣服參加開國大典,逝世后沒有留下任何家產。彭德懷:一身正氣為人民。蔡和森:努力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胡耀邦:我們家的人不應該走后門。蕭新槐:一生勤儉,臨終前上交6萬元積蓄給國家。林伯渠:保持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本色,回家鄉蹲點不是衣錦還鄉,決不能搞特殊接待。把這些內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和現實中的貪官污吏進行鮮明的對比,能給學生正能量,有助于真正把大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有利于社區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區
社區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家風的好壞最先能在社區體現出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廉潔家風
故事通過微視頻、微信、微課堂的形式在社區進行宣傳教育,能給社區文化建設營造一(下轉74頁)
(上接73頁)
種良好的氛圍,從而促進家風建設和家庭和睦,讓人自覺抵制私心雜念和不正之風的侵蝕,努力向清正廉潔的道德境界攀登。
(三)為當代黨政干部家風建設提供榜樣示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項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風的好壞對個人能力、才智、德行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教育子女、親屬的方式、方法以及嚴格的家規家訓為我們的家風建設提供了榜樣。
參考文獻:
[1]雷國珍.湖湘文化與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
群體[J].毛澤東研究,2015,(3).
[2]熊琦.淺析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視野下的
領導干部黨性修養[J].國土資源高等職
業教育研究,2013,(2).
[3]李愷,高園.2005年以來高校廉政教育研
究的梳理與展望[J].理論觀察,2013,
(10).
責編:清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