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巧玲 袁曉嵐


【摘要】目的:觀察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臨床治療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 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25例患者。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聯合絨毛促性腺激素(HMG-HCG療法)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E2、LH、PRL、P、FSH水平以及妊娠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生殖系統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HMG-HCG療法治療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不孕不育;治療效果
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最大的危害就是導致不孕不育,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圍、長時間閉經、卵巢功能異常、乳房及生殖器官萎縮等[1],最后導致不孕不育。對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25例患者。對照組平均年齡(35.02±2.38)歲。觀察組平均年齡(35.13±2.45)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5)。
入選標準: (1)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診斷標準,且均確診為不孕不育患者; (2)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3)意識清楚,無精神類疾病者。
排除標準:(1)伴有子宮或卵巢等生殖器官嚴重疾病者; (2)存在惡性腫瘤疾病者; (2)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HMG-HCG療法治療,具體如下:HMG-HCG療法治療前,先予以2-3個促排卵周期序貫治療,如于患者月經第5天或出現撤退性出血時予以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國藥準字:J20171038,規格Img),每晚1次,每次Img;月經第16天起,每天增加口服10mg醋酸甲羥孕酮片(國藥準字H11021562,規格10mg),停藥3-7天后月經來潮為1個周期。于第3-4周期開始HMG-HCG療法,于患者月經第5天或出現撤退性出血時予以注射用HMG(國藥準字H20045720,規格751U)治療,首次注射劑量為1501U,連續用藥5天后,如果無效則增加37.51U-751U的藥量,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45 01U;用藥期間,根據B超顯示的卵泡實際情況調整藥量。當患者體內出現一個以上直徑大于18mm的卵泡時則停藥,改成予以HCG肌肉注射,劑量為10000U,接著對患者進行排卵誘導和指導夫妻同房。晨起后進行體溫檢測,如果患者出現連續3天體溫升高,則予以地屈孕酮片(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3 0110,規格10mg)口服,lOmg/次,2次/天,連續給藥15天。治療后隨訪6個月,對成功妊娠患者予以黃體支持治療,直到妊娠12周以上。
1.3 觀察指標
激素水平檢測:于月經周期第6-10天內分別采集每位患者晨起時的空腹靜脈血3ml,不加抗凝劑,離心提取血清后置于冰箱內保存待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各項血清激素水平,如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生殖系統水平評估:分別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優勢卵泡、子宮體積、卵巢體積、子宮內膜厚度等指標,均采用B超進行檢查和計算。
妊娠率:所有患者治療后,對其進行隨訪6個月,分別統計兩組患者成功妊娠百分比,即妊娠率一成功妊娠例數/總例數xl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各項血清激素水平、生殖系統水平均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妊娠率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如果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血清激素水平
如表l所示,觀察組患者的E2、LH、PRL、P、FSH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生殖系統水平
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殖系統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對比兩組隨訪后的妊娠率
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22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為88.0%;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16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為64.0%,兩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會直接導致患者不孕不育,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其實就是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減退的結果,而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減退則說明了機體的下丘腦或垂體出現了問題[2]。正常情況下,機體下丘腦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可以直接促進垂體分泌FSH和LH,然后作用于卵巢,促進卵巢發育和成熟,為成功妊娠提供生理保障[3]。也就是說,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所致的不孕不育歸根結底是因為機體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減少,以致于性激素水平不足和卵泡發育不成熟。
關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的治療,臨床上一般采取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替代治療[4]。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聯合絨毛促性腺激素(HMG-HCG療法)治療的本質其實就是促卵泡發育誘發排卵,是治療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有效方法。HMG即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是從絕經期婦女尿液中提取出來的糖蛋白促性腺激素[5],故也稱為尿促性腺激素,臨床上常作為垂體激素的替代品來促進卵巢中卵子發育和卵泡成熟。HMG中同時含有FSH和LH兩種激素,其中FSH可以與顆粒FSH受體結合發揮激素效應,從而促進卵泡發育和激素E2的分泌。另外HMG中所含的LH還可以促進泡膜細胞睪酮和雄烯二酮的合成,從而促進卵泡的發育和成熟。HCG即絨毛促性腺激素,在HMG-HCG療法中主要發揮誘導和促進機體排卵的作用[6],提高成功妊娠的幾率。正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取HMG-HCG療法后,患者的E2、LH、PRL、P、FSH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HMG-HCG療法可以有效改善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激素水平,為患者成功妊娠提供生理基礎。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殖系統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總而言之,HMG-HCG療法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成功妊娠機會。但治療過程中需注意的是,由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長期處于低雌激素狀態,患者子宮體積和卵巢均縮小,子宮內膜厚度不足,以致于卵巢對HMG的敏感性較差,因此在HMG-HCG療法之前,需要先予以2-3個促排卵周期序貫治療。
參考文獻
[1]呂慧芳,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療與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 (21):92.
[2]張海娟,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療與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 7):17041.
[3]王萍,袁捷,陳靜,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醫療裝備,2017,30 (20):138-139.
[4]林莉,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 (25):3358-3359.
[5]郝秀麗,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 (12):34+36.
[6]王曉坤,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療與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 (0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