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連云
【摘要】目的:對中醫防治壓瘡及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探討,以此促進護理質量水平的提升。方法:對壓瘡產生的原因、預防手段及護理干預策略展開分析研究。結果:通過增強護士預防壓瘡意識,更新壓瘡知識便可促進護理質量水平的提升。結論:將中醫治療應用到壓瘡患者中可起到一定治療效果,通過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壓瘡;評估;預防;治療
壓瘡指的是機體局部組織由于持續性受壓使得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局部出現持續性的缺氧以及缺血、營養不良情況,最終導致軟組織出現潰爛甚至壞死。與國外相比,我國在壓瘡護理方面還稍顯薄弱,但也取得了一定進展,為了減少甚至避免壓瘡的出現,臨床強調對危重癥患者實施相應預防與治療。筆者將對壓瘡產生病因、中醫治療及護理干預進行研究。
1 病因與發生機制
從病理學來看,壓瘡的產生是在摩擦力、壓力與剪切力聯合作用下產生的,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因對局部組織持續性垂直壓力而引發,另外矯形器使用不當、皮膚受刺激也會形成壓瘡。
2 壓瘡的預防
2.1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經常變換臥位
為避免患者壓瘡的發生,應指導患者經常變換臥位,普通患者可2~3h翻身一次,并叩背一次,而出汗嚴重、水腫及感知麻木患者則應在30~60min翻身一次,以此來保證患者血壓的有效循環。為預防壓瘡的產生,我院會利用電動氣墊床來降低對皮膚組織的壓力,以防剪切力的產生,電動氣墊床主要采用到每2.5~3.Omin交替充放氣方式,使患者受壓點不斷發生變化,使局部受壓時間大大縮短,降低患者血液循環障礙的發生。在預防壓瘡處理中,還可采用翻身墊,將其墊在患者臀部、枕部、肩部等地方,此外還可采取減壓敷料來預防壓瘡。
2.2 促進患者血液循環
實際上壓瘡的產生是由于患者血液不循環導致的,因此促進血液循環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對于存在肢體障礙患者,護理人員可引導其進行關節訓練,另外還可通過局部按摩,溫水擦浴來改善患者血液循環,使患者皮膚抵抗力逐漸增強,達到通經活絡的目的。為避免壓瘡的發生,還需采取有效手段來降低患者皮膚溫度,如:墊茶葉針,這是由于茶葉本身具備良好的散熱、透氣性,具有一定應用效果。
2.3 合理制定患者膳食計劃
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是治療壓瘡的根本保障,為達到這一目的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飲食進行合理指導,加速患者創面的愈合速度,針對易感染壓瘡的患者,應引導其攝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的膳食,為降低疾病感染率,還應禁止患者經口進食,使患者組織愈合能力及抵抗力得到強化。
3 壓瘡的治療
在壓瘡治療中,可對患者采取生化藥物制劑以及外科治療方式,詳情如下。
3.1 生化藥物制劑
將生化藥物制劑運用到壓瘡患者中可起到減輕疼痛、清除膿液、保護創面、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對患者患處利用生物流體敷料治療,可在患者創面處形成一道透明的薄膜,有效吸收患者滲出物,促進患者創面有效愈合。莫匹羅星軟膏作為局部抗生素,通過該藥物治療可減少分泌物的發生,感受炎性反應,確保患者創面快速愈合。另外慶大霉素聯合白糖生肌膏可在壓瘡治療中發揮一定效果,不僅可使患者局部微循環障礙得到改善,還可起到創面消炎效果,使患者毛細血管通透性得到增強。另外在壓瘡患者治療中還可采用痔瘡膏聯合西瓜霜噴劑,其中西瓜霜具備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同時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元素,將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增加抗菌效果,預防感染的發生,縮短患者治療周期,促進創面有效愈合,這種方法價格低廉,方法簡便。
3.2 外科治療
除生化藥物制劑治療外,還可對壓瘡患者采取外科治療,這種方法在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可發揮出一定效果,如:植皮修補缺、手術修刮引流、清除壞死組織等。通過外科手術治療不僅可使患者痛苦情緒有效減輕,縮短病程,另外還可促進創面愈合效率的提升。為確保術后效果的實現,還應對患者傷口進行護理干預,保持皮膚的干燥與清潔,促進患者血液循環。
4 壓瘡的護理治療
上述筆者對壓瘡的治療進行了闡述,為促進患者壓瘡治療效果的提升,還應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詳情如下。
4.1 正確按摩
據研究表明,通過對患者正確按摩可緩解患者局部組織壓力,如若患者軟組織損壞程度深,通過按摩便無法起到應用效果。在對患者進行按摩時可利用活絡油對手壓部位進行推拿,為了預防皮膚壓瘡產生還可將鹽酸山莨菪堿稀釋溶液運用其中,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為持續受壓是導致壓瘡出現的重要原因,所以定時翻身可以認為是預防壓瘡發生的重要方法,按照患者具體病情狀況、實際需要確定翻身的時間間隔。針對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不給予頭部固定架使用,防止額外施加給頭枕部、兩側顳部的壓力。在對患者進行減壓時,不能應用通過手套制作的水袋,避免由于破損出現漏水情況,導致潮濕度更為嚴重,最終形成壓瘡。
4.2 清潔護理
長期皮膚不潔也可能增加壓瘡發生的可能,護理人員必須每天為患者皮膚進行消毒、清潔,定期更換干凈床單,保證病床整潔無異物。對于使用心電導聯線、輸液泵管、尿管、胃管及呼吸機管路等可能導致壓瘡的各類儀器或者管道,必須進行嚴密監測,保持管路通暢,避免出現滲漏。有學者[5]認為針對出現腹瀉的患者,在便后必須馬上幫助患者進行肛門清潔,將周圍涂抹潤膚膏,做好皮膚保護工作。
4.3 創面的處理與保護
在壓瘡患者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可將空氣隔絕后局部持續吹氧法運用其中,該方法實際上是利用純氧來控制厭氧菌的產生,使患者局部有氧代謝得到改善,進一步提高供氧量,加速患者創面愈合。在壓瘡處理中,醫務人員還可利用激光進行治療,激光治療可起到改善患者微循環,擴張血管效果,還可加快壞死組織脫離,促進患者代謝水平的提升。
4.4 局部治療
在局部治療中,醫務人員可利用濕性愈合療法來進行,以重度骶尾部壓瘡為例,通過該方法的運用將密閉式敷料置于患者創面上,根據滲液吸收情況來進行更換,最初可在1~3d內來更換一次藥物,隨后根據患者創面愈合來延長換藥時間。在壓瘡的預防中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可用的新型敷料,比如美皮康自粘性泡沫敷料以及康惠爾系列敷料都能夠幫助受壓位置的剪切力明顯減少,幫助受壓局部血液、氧氣供應得到改善,避免皮膚受到微生物或者水分入侵。另外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皮膚處于正常ph值,保持皮膚處于合適的溫度。有學者認為需要在頭部使用新型敷料的患者,應該先剔除干凈頭發,便于敷料的更換,也便于護理人員觀察頭部皮膚變化情況
4.5 營養支持
為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提供營養支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補充身體所需物質,攝取更多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使患者組織修復力及抵抗能力得到增強。如若患者不可進食,便可為患者滴注白蛋白、維生素、復發氨基酸,并將腸胃外營養治療應用其中,使患者免疫力得到提升,促進壓瘡愈合。
4.6 心理護理
通常來說,壓瘡發生在缺乏自理能力的患者中,這類患者因久病不愈極易產生絕望、悲觀、孤獨、焦慮感,缺乏疾病治療信心。基于此護理人人員應發揮自身作用,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互動,使患者各種不良情緒得到排解,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4.7 健康教育
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及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對壓瘡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并告知家屬壓瘡預防措施,例如:定時翻身的重要性。以此來激發家屬的積極性,并使其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使患者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
5 小結
現階段,老年病癥產生的概率依據人口老齡化的逐步提升而有所增多,老年患者被身體抵抗能力減弱、營養缺失等數類要素所影響,褥瘡產生的概率極大地提升,會增多患者治療與恢復的耗時,提升患者的經濟壓力。護理對于壓瘡患者來說,即各類總體治療對策的一大關鍵版塊,所以,為手術室壓瘡患者輔以高效的營養扶持類治療、總體護理對策等尤為關鍵,本次研究對中醫治療壓瘡及臨床護理干預手段予以了探討,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值得醫學領域的全方位推行與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培,李宇,趙列敏,汪麟,中醫護理在壓瘡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名醫,2018 (06):94+96.
[2]宋潔,李麗,壓瘡的中醫防治及護理研究進展[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8,40 (03):69-71.
[3]李麗,宋潔,李媛,梅亮亮,謝薇,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長期臥床患者壓瘡防治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8, 33 (05): 435-437.
[4]杜鑫,中醫防治壓瘡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4,12 (33):3080-3082.
[5]馮艷文,鄧新征,黃錦瑞等,護理1例經負壓封閉引流結合皮瓣轉移治療老年腰背部壓瘡感染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 (27):190一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