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莉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消化內鏡治療、常規止血治療應用在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出血中所取得的效果,探究消化內鏡治療、常規止血治療在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進行消化內鏡治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納入本次研究范圍,實驗組25例患者接受消化內鏡治療,常規組25例接受常規止血治療,對常規組和實驗組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展開分析。結果:在護理滿意度的分析對比中,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在治療效果的分析對比中,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消化內鏡手術患者的護理之中行消化內鏡治療干預,可保障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護理質量得以提升,值得推廣。
【關鍵詞】消化內鏡治療;常規止血治療;消化內鏡;效果;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之中為常見的上消化疾病并發癥,為一種急性病癥,主要是包括十二指腸、食管以及胃等病變引起的出血,會出現黑便和吐血,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則可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但若患者未接受針對性治療,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引起重視[1-2]。本文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進行消化內鏡手術的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納入本次研究范圍,分析消化內鏡治療、常規止血治療應用在消化內鏡手術之中所取得的效果,探究消化內鏡治療、常規止血治療治療在臨床的應用價值,研究如下文詳述:
1 研究資料
1.1 患者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進行消化內鏡手術的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納入本次研究范圍,實驗組男女所占比例為14: 11,平均年齡(46.63±8.70)歲,其中13例患者十二指腸潰瘍,10例為胃潰瘍,2例為胃黏膜糜爛;常規組男女所占比例為13: 12,平均年齡(45.59±9.04)歲,其中11例患者十二指腸潰瘍,11例為胃潰瘍,3例為胃黏膜糜爛。患者的臨床表現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患者的病情得到證實。患者和家屬在了解治療方案的基礎之上,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己將惡性腫瘤患者、嚴重其他內科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心臟瓣膜病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者、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無法定監護人或者家屬者、臨床資料不全者排出在外,本次研究之中常規組和實驗組進行資料展開分析,結果的分析和對比之中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在結果分析之中展開論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日常基礎護理干預,包括有血壓、心率、脈搏以及血氧等手術。常規組進行常規止血治療治療,患者應用去甲腎上腺素以及云南白藥止血,云南白藥每小時4克,去甲腎上腺素每小時8克。實驗組患者均接受消化內鏡治療,應用熱凝法、局部藥物注射法以及機械法進行止血。在臨床之中常用壓迫法、機械止血法、結扎法、縫合法,其中熱凝止血主要是應用在小動脈出血以及毛細血管出血等。而護理方法,如下:
(1)消化內鏡手術之前的相關護理干預。患者手術之前,需要及時了解患者的恐懼、焦躁,及時與患者展開有效的交流,讓患者家屬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在與患者服務、溝通的過程之中需要始終微笑服務,以以人為本為護理服務的理念,對患者、家屬需要保持文明、親切隨和,多從患者、家屬的家督進行出發,多為患者考慮,切實為其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告知患者進行消化內鏡手術治療流程、方法、預計康復狀況了,并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見,盡量的滿足患者所需,解除患者、家屬的顧慮,積極的調動患者主動性,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進行手術。患者會因病情出現焦慮、抑郁以及煩躁等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家屬展開有效的交流,讓患者家屬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之上,需要告知其相應的注意事項。了解患者主訴,根據患者的行為、精神狀態、表情、動作以及反應進行心理狀態的評估,注意與患者交流,并給予患者安慰,幫助患者進行調控,以此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護理人員需要布置手術環境,環境需要營造出溫馨的環境,注重環境的整潔和衛生,并且加強通風設備以及手術器械的設置,讓患者隨時了解實時資訊,這樣可有效的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患者放松。
(2)消化內鏡手術過程之中的相關護理干預。醫院需要按照護理人員的年齡、經驗、資歷對職責進行合理劃分,加強人員的配備的合理設置,在手術的過程之中需要協助患者及逆行體位的調整,為患者播放輕緩的音樂,在安排和手術之前需要和患者進行溝通,之后陪同患者進行手術,可按照情況允許讓其家屬陪同手術。醫護人員在手術的而過程之中,動作需要保持輕柔、準確,并且向患者講解手術的進度以及相關狀況,以安撫其焦躁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接受相應的手術,提升手術的準確度。
(3)消化內鏡手術之后的護理干預。在手術之后,護理人員需要按照醫囑進行止血、升壓、制酸、降低門脈壓治療,經過補液以維持患者血容量,并且在手術之后24小時和四十八小時之后進行生命體征的觀察,若患者出現血壓、黑便、尿量、體溫、呼吸等異常,則需要告知主治醫師,并采取相應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告知患者各種藥物的用量、用法、應用實踐以及應用期間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患者在用藥的時候,均需要加強臨床體征的觀察,若患者出現異常,則需要及時告知醫師展開對癥處理。患者術后需要進行24-48小時的禁食,若患者出現饑餓感且要求進食,則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禁食的必要性,患者在受48小時之內無出血癥狀,則可給予其少量流質食物,避免刺激、生冷的食物。除此之外,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適當且規律性的功能鍛煉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但是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進行指導,嚴格控制患者運動量,避免出現意外。
1.3 統計學研究
本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數據均接受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計數資料用(n%)展開表述,計量資料用(x±s)的方式展開相應的表述,檢驗水準經用P<0.05分析結果,并對其進行詳細的論述,若結果證實P小于0.05,則可以認定本次的研究結果具有相應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分析
在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析中,實驗組31例患者滿意,18例較為滿意,l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8.0%;常規組24例患者滿意,17例較為滿意,9例不滿意,滿意度為82.0%;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
2.2 治療有效率分析
在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析中,實驗組23例患者顯效,25例較為有效,2例無效,有效率為96.O%;常規組20例患者顯效,24例有效,6例無效,有效率為88.0%;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疾病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升之中,上消化道出血經常伴有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現象,病死率超過百分之八。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之中應用相應的護理干預,可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治療效果[3]。消化內鏡手術效果與患者的心理狀態、配合程度緊密相關,護理人員在手術之前、手術過程之中需要及時給予患者正確的護理建議.告知患者手術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并且需要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讓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行手術,這樣才可有效的保障手術護理的有效性,因此護理工作變得尤為重要[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證實,應用消化內鏡治療在臨床可有效提升消化內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提升護理滿意度。
概而言之,在消化內鏡手術患者的護理之中行消化內鏡治療干預,可保障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護理質量得以提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小鳳,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知識掌握認知態度和遵醫行為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8, 22 (27): 3803-3804.
[2]葉彩娜,內鏡下金屬鈦夾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護理干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 (08): 56-58.
[3]黎秀云,張麗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給予預見性護理和循證護理的優劣差異[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 (15):94.
[4]朱敏,全面護理干預在消化內鏡治療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 (50):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