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衛國
摘要:初中是生物課程的起點教育,而起點教育的關鍵任務便是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認識。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直接關系著這個學生的學習質量,關系著這個學生的成長。微課,可幫助初中生快速抓到生物知識的“精髓”所在,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且能夠切實優化生物教學質量,深受廣大師生喜愛。本文便將從筆者的教學研究出發,就微課與初中生物課程之間的教學聯系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 微課應用 教學聯系
(一)微課含義
微課是教師利用攝影、錄像設備來記錄某個課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主要包括知識點教學、復習指導、反思視頻、作業測試、評價資料、教學課件等內容。
(二)微課特征
微課之所以在近些年來被各位教師廣泛應用在生物教學之中,就是因為微課具有短小精悍、資源豐富、應用便捷、內容具體等優點。有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20分鐘,微視頻正是遵循了初中生這一思維特點,將視頻時長控制在5-15分鐘之內,以便讓初中生在自己注意力最為集中、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段內突破學習難點。另外,微課還將突破時空限制,將各類與某個生物課程主題有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以教材為中心進行擴充,保證了生物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增加生物課程的趣味性,進而喚起初中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做好準備。
(一)信息時代的驅使
二十一世紀有諸多稱號,如“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大數據時代”等,然而從根本上講,這些稱號均是隨著網路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自二十世紀后半葉,人們研發出計算機以及網絡之后,現代信息技術就以超乎人們預想的速度得到了飛速發展,規模各異、水平不同的信息技術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信息軟件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網絡購物在人們的娛樂活動中占據著一席之地,人們也越來越習慣通過網絡來完成各類溝通、交易活動。可以說,任何行業、企業的發展都無法完全脫離信息技術的支持。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教育機構也開始思考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實踐之中,并因此出現了錄音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全國各地的初中學校也開始購入大量的信息技術設備,微課就是在此背景下被人們研發出來的一種新型現代化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微課也必將會成為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重要輔助技術,成為培養與提升初中生生物素養的關鍵工具。
(二)能力教學的需要
中國是世界四大古國之一,有著十分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自古代開始,我國便有“科舉”這一人才選拔制度,雖在1905年被廢除,但是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有人曾經指出我國的“應試教育”是“科舉制度”的化身,應屆生只需取得優異的成績便可進入理想學府。雖然筆者并不認同將應試考試與科舉制度混為一談的說法,但是對應試教育片面評選人才所帶來的這一弊端深以為然。在過去,學校是知識的主要聚集地,教師也是“知識的化身”,學生要想獲得科學知識,只能選擇到學校內接受教師教育。然而,信息時代的發展已經轉變了這個社會現象,人們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字眼,便可獲得大量的有效信息。而且,信息時代的發展也讓各個科學知識的“保鮮期”縮短,一項研究證明,一篇科學論文的有效性不超過五年便會落后。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一個人的文化知識含量并不是評判人才質量的主要因素,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才是影響這個人發展的關鍵所在。
正是因為這種觀點贏得了各位學者以及國家教育部門的認可,所以素質教育下的課程改革提出要轉變傳統的“分數本位”思想,明確提出各個學科教師都應將“能力培養”這一目標落到實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為初中生提供更充足的學習空間,因為初中生可在自學活動中選擇微視頻資料,進而提高自學效率。在微課引導下,初中生可迅速進入生物學習狀態,他們可利用微課來探究各個生物知識,而這也必將提升他們的生物學習能力。
(三)個性學習的要求
傳統的“應試教育”也被認為是“精英教育”,這是因為教師所樹立的“分數決定一切”的錯誤觀念使得他們的視野十分片面,只關注生物成績好的學生,忽視了班級內的中等生與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習慣“一刀切”,要求所有的學生可按照教師制定的節奏完成教學效果,忽視了學生智能的差異性,“吃不飽”與“吃不了”已經成為教學常態。素質教育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為只有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受益,才能實現教育意義的最大化。據此,素質教育提出了個性化教學的要求,而微課則有利于完成這一任務。
將微課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從某種程度上可達到解放學生的目的。初中生可隨時、隨地從網絡中搜取微課視頻資料,從中選擇對自己有解難答疑作用的微視頻,且能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進行反復觀看。即便是在同一個微視頻中,初中生也可根據自己的個性化學習需要選擇相應的視頻片段,這就可以讓生物課程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靈活。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微課,可將課外學生自學、課中學生探究結合起來,教師也必將在微課的推動下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初中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學生受益一生。
(一)引起初中生的關注
初中生物課程中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在講述植物、動植物的生長、組成結構等,這些知識比較抽象,需要初中生調動自身的抽象思維,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夠完成知識內化。然而,初中生雖處于形象思維高度活躍的年紀,但是他們是否能夠在教師指引下進行合理的生物想象卻是一個未知數。微課以視頻方式為初中生呈現鮮活的生物界活動情況,在短短的幾分鐘之間內便可演示各個生物的生命特征,這必將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分解生物實驗步驟
實驗是初中生學習生物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家在證明生物結論時使用的基本方法,以實驗來展開生物探究活動,不僅可加深初中生對某些知識的記憶程度,還可綜合鍛煉他們的操作能力。但是,多數教師受到教學時間、實驗設備、實驗器具等不足的限制,總是以課堂演示實驗來進行生物教學。眾所周知,我國初中學校普遍存在“大班額”問題,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生物實驗的操作要點,學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被動接受,這不僅會將生物實驗教學變得十分枯燥,還會讓一些座位較偏、距離講臺較遠等處于視線盲點的學生無法全面觀察教師的操作步驟,而這也就無法達到解疑目的。在微課模式下,全班所有的學生均可全面觀察微視頻所演示的生物實驗步驟,有的微視頻中還會以字幕重點標注一些容易引起實驗誤差以及各類技巧的實驗要點,學生也可據此加深印象。
(一)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一樣,包含教與學,即備課與預習。在微課模式下,生物教師應根據認真研讀教材內容,根據自己對學情的掌握以及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層面設置生物教學目標,將其整合為以“目標導讀”為主題的微視頻,然后將其上傳于公眾網站或者網絡通訊平臺之上,以供學生自行下載觀看。錄制“目標導讀”微視頻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指導初中生的生物預習活動,而這則是提升初中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活動。初中生可提前根據微課以及教材內容進行預先學習,預估新知識的學習難度,然后在教材上標注疑難點,并在學習任務單上寫明自己的預習情況,在各個學習任務下以“√”或“×”來表示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師也可據此評判初中生的預習情況。
除了要在課前錄制“目標導學”微視頻之外,教師還應根據自己對初中生學習能力的了解,推測教學重點、難點,圍繞單元重點專門錄制重難點知識講解視頻。同樣的,這些教學視頻同樣需要教師上傳到網站之上,向學生公開。學習能力較高的初中生可在視頻指導下自覺開展生物探究,展開嘗試學習。若學生可在預習活動中突破難題,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也將得到激發,進而使初中生喜歡上生物學習,使其漸漸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二)課中探究
課中探究是指教師利用微課資源展開生物教學的課堂活動。在新課改下,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經成為基本教學方式,微課教學更應發揮初中生的探究能動性,以便發展初中生的學習潛能,使他們在生物課堂上獲得學習成就感。在課堂上利用微課來組織生物探究活動,需要教師堅持幾個原則,這幾個原則是發揮微課作用的基本保證。
第一,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生本課堂”的基本理念,現代教育理論同樣指出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型活動是提高效率的最基本要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重視初中生的主體地位,微課在生物課堂中發揮的作用同樣是引導、啟發作用,絕不可以微課講解來代替學生探究。就拿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來說,許多教師認為,初中生可以以微課來觀察所有的生物實驗步驟,那么便沒有必要再專門花費課堂時間來開展生物實驗。然而,任何理論知識都是從實踐活動中獲得的,同時也應接受實踐檢驗,若只以微課來播放生物實驗,雖然會豐富初中生的生物認知,但是并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為此,教師應留出專門的時間來開展生物實驗,以便幫助學生獲得進步。
第二,堅持適度原則。在微課教學領域中,有部分教師對微課的認知存在誤解,認為初中生可通過微課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所以會在課堂上播放大量的微視頻,整個課堂活動全無師生、生生交流,學生依然忙于記錄微視頻標注的重點筆記,無暇思考。從本質上說,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將“人灌”變成“機灌”,并無探究意味。因此,要想在生物課堂上合理應用微課展開生物教學,教師應堅持適度原則,比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時長在3-5分鐘以內的微視頻,幫助初中生調整學習思維;或者在學生探究活動中播放微視頻,根據視頻內容提出生物問題,以微視頻達到激疑目的,為生物探究鋪路。
(三)課后復習與練習
課后復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部分學生由于自制力較差,學習時間匱乏等原因,往往會忽視復習任務,而是將有限的課后時間放在作業練習之上。一般來說,復習應發生在練習之前。待復習之后展開生物練習,可讓初中生更好地選擇適合自身生物學習水平的練習,而這也必將優化初中生的練習質量。在微課模式下,教師可以直接以微課來引導初中生的復習活動,鼓勵初中生在課后接受針對性的微視頻復習指導,幫助他們鞏固生物能力。
筆者常常會以在錄制微視頻之時,專門設計一些經典的生物練習,這些練習答案均可通過視頻內容的分析得出。如此一來,初中生便會自覺開展生物復習。不僅如此,筆者還會整合各類生物練習資源,以“網絡題庫”方式來呈現生物作業,不同層次的初中生可在網絡題庫引導下進入難度各異的練習板塊之中,這便于學生展開針對性地復習計劃,促進個性化教學的實現。
總而言之,將微課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將會給生物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師都應做好準備,迎接微課所帶來的教學挑戰,抓住這一機遇來構建優質、高效的生物課堂。
但是,在應用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必然會遇到諸多難題,這不僅是因為微課在我國的應用歷程較短,還在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手段、信息素養、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生物素養、學習能力等都將對微課的應用效果產生重大影響。筆者認為,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師都應重視課堂總結、教學反思,定期分析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應用微課的教學優勢、教學問題,找到阻礙教學效率的具體因素,追本溯源,不斷減少教學阻礙。為此,筆者認為,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展開具體備課,以集體智慧來分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有效策略,讓各位優秀的教師為自己提供教學建議,通過批判性的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來優化自身的教學理論結構,完善對微課的科學認識。筆者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師認真、全面地分析微課的特點,將其與生物課程有機聯系起來,必將會構建出一個情智共生、趣味盎然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唐薇.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7,(02).
[2]梁春玲.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研究——以《細菌》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Z2).
[3]趙璐.初中生物新授課的微課設計與應用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16.
[4]姚嵐.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