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 冉崇善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出現匱乏,各大中職院校所培養的技術人員供不應求。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中職院校中的學生仍然要面臨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在眾多的培養方案中,專業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在學生心中埋下正確的學習為主的種子,為學生將來的發展起到導向性作用。然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趣味性,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的課程內容使中職學生難以接受理解。教師與學生只有增進交流,相互信任,增加默契,才能提高中職院校教學質量。
關鍵詞:師生關系;中職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對中職院校學生教育培養越來越重視,中職教育改革也進行得如火如荼。畢竟中職教育與普通的高中初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必須對職業教育進行深入合理的改革,才能使我國的職業教育真正為中華經濟的騰飛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一、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意義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無時無刻都影響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感情的接近,心靈的共鳴,知識的啟發,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和老師默契度增加,有助于教師教學工作和生活管理的展開。師生之間和諧共處,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本不喜歡聽課的學生因認識了解教師而愛上老師的課堂,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進而提高了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二、 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中職教育質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 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弱
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無法接受初中知識而慘遭淘汰的,進入中職,他們若仍然沒有學習興趣,迎接他們的將會是自暴自棄一事無成。這種厭學的意識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難以鏟除。
(二) 教學形式單一,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
中職院校會計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本身就存在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對知識掌握能力弱等問題,坐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中,僅剩的一點聽課興趣蕩然無存。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和探究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聽課率,是中職院校刻不容緩的任務。
(三) 教師監督不嚴,課堂效率低下
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在課堂上心不在焉嬉戲打鬧,對任課教師的情緒也產生一定影響,加之學生不服從老師管教,當面頂撞老師的情況時有發生,教師也會逐漸放松對學生的聽課要求和行為監督。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師上課,學生課上睡覺,打鬧,玩手機的局面。教師的責任除了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外,還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團隊應集中整治,防止不作為現象的發生。
(四) 教學設備落后
擁有專業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輔助設備能夠使老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時候更加詳細具體,中職院校專業教課設備的普及成為中職院校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教學設備可以很好的輔助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使枯燥乏味的講課變得生動有趣,中職院校應當重視教學設備的完善,高質量的完成教學目標。
(五) 教師和學生不能進行良好溝通
師生感情好時,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則被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則被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由此可見師生之間進行良好溝通的重要性。
三、 有效提升中職院校師生關系和教育質量的措施
(一) 深刻貫徹落實“531”教學計劃
學校管理者和學生之間增加溝通,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應當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真正發揮“五心”中的愛心和責任心,關愛學生生活,為學生解決學校生活中的難題,同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拿出公正心和平常心與學生交流。學生和老師增進理解,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實行學生和教師互相監督的模式,促進共同進步。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互為監督對象,保證“531”管理模式的進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和學生按照“五心”“三規范”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本著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將“531”管理模式融入到學習生活中。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創新管理模式、學生工作管理模式開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老師和學生能夠和諧友好相處,保證中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生活上得到照顧,學習上得到幫助,而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也能夠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因此,我們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在原有“531”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使得愛心充滿校園,每個崗位上的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能夠負起責任,保證校園小社會的良好運轉。
(二) 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需要不斷優化學校的師資隊伍,聘請專業知識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進行教課。以教師的獨特個人魅力來吸引學生,將學生當做朋友。
(三) 豐富教學形式
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我國的中職院校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和進步,與此同時,中職院校的學生更新換代更快,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想要實現專業教育創新提高的新路徑,需要時刻掌握上述變化趨勢和更新速度,唯有走在改革創新的最前沿,掌握改革風向,滿足時代變化,才能使新的教育模式得以不斷發展和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由在校的教課老師,教學研發小組根據教育部下達的教學任務進行擬訂,參與擬訂的人員應當時刻關注國內外教育資訊,了解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并且結合實際情況擬寫本校的教學計劃。教課老師不僅需要關注教學資訊,他們最大的任務是教授學生,與學生進行及時交流,了解學生心理情況,傾聽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得出最適合本中職院校學生的教學計劃。
四、 結語
中職院校學生不同于初中生或高中學生,他們除了面對學習壓力之外,還需要面對畢業后的就業壓力,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中職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將來的就業問題,以發展的眼光,為中職院校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把握機會,贏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虹.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中職教育質量[J].民營科技,2013(6):240.
[2]王春偉,王俊.網絡傳媒視閾下民辦高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思考[J].新聞知識,2015(5):103-104.
[3]楊健.“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升中職院校教學質量[J].職業,2016(23):17-18.
作者簡介:高瑞,冉崇善,陜西省西安市,陜西科技大學府谷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