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應當普遍應用信息技術,科學改變教學方式,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現學生的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學習廣度,提升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微課教學;提升能力;信息技術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了一個新的環境,促成了教師從單一教學到多元教學的轉變,實現了整體學習與碎片化學習的交融。我認為:恰當地設計及使用微課,可大大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下面談談我在微課教學中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幾點實踐。
一、 為學情需要引入微課,實現課堂中的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的課堂教學很難保證所有學生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微課可讓某一知識點再現,讓學生在課后根據自身需要進行有選擇性的復習、思考,對自身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補缺補漏,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
在用尺規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在黑板上邊操作邊口述作法;學生觀察教師操作后模擬操作;教師收集部分學生情況進行再次強調。針對學生對于實際操作接受水平的差異性:即有些學生理解快,上手順;有些學生入門較慢,需手把手指導的情況,我適時引入微課教學,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1)前期準備:我先錄制好用尺子及圓規規范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視頻,邊操作邊口述作法,并保留好作圖痕跡,強調作圖順序及注意事項;(2)觀看視頻:我利用微課,連續播放視頻,指導學生清晰感知作圖步驟及作圖要求,觀看后請學生談談作圖時的注意事項及作圖要求,并請其他學生作適當補充;(3)模仿操作:我再次播放視頻,讓學生跟著視頻模仿操作,結合課堂實際情況,我根據學生的個體需要按下暫停鍵,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4)課后鞏固:課后,我還把微課發送到班級學習群里,讓學生再次學習鞏固,滿足了學生個體的學習需要,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通過實踐,我感覺用尺子圓規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課堂效果大大提高了。課后,我立即請一位學生一起制作了用尺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的微課,并把視頻發布在班級微信群,對這一知識點進行鞏固和補充,取得了滿意的收效。
二、 為知識建構引入微課,實現課堂中的先學后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主體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在進行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以往的常規教學模式,提前制作好例題的微課,發布到網上,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按照學習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思考,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再次思考,生成一些新問題,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們溝通交流,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
例題:A城有肥料200t,B有肥料300t,現在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從A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是20元/t和25/t;從B城往C,D兩鄉的費用分別為15元/t和24元/t。現C鄉需要肥料240t,D鄉需要肥料260t。
(1)若總運費為y元,A城運到C鄉為x噸,寫出y與x的關系式,并求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2)怎樣調運可使總運費最少?
分析:題中的數據可統一在如下的表格中,這樣就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AB總
Cx240-x240
D200-xx+60260
總200300
在這一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利用表格進行數據處理,很好地解決了本題中數據多而雜的難點。微課的數據動態展示是對本道題數據處理的最好的動態生成。學生提前感知,帶著學習任務進行觀看,并生成新問題:填寫完AC后為什么填寫BC或AD,為什么不填寫BD?學生帶著新問題來聽課,與同學們交流碰撞,激發學生思考,促成學生的知識建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 為拓寬廣度引入微課,實現課堂中的學習延伸,提升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微課不僅可在課堂上學習,還可讓學生在課后根據個人需要,進行自主性學習,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利用微課對知識點可進行適當地拓展,讓學生進行選擇性的學習,最大限度地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從而拓寬了學生學習的廣度。學生長時間利用微課學習,便會收獲廣泛的數學知識,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規范的答題技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一次函數相關圖像問題中,我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實際,共錄制9個層層遞進的相關微課,發布到網上,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把握學習進度,從而拓寬了學生學習的廣度,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達到了提升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的目的。
微課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它是在傳統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它的“情景化”的教學特點發揮了獨特的優勢,正成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微”進行,開展微課教學,可助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蘇錦繡.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教學模式[C].福建基礎教育,2016(11).
[2]房榮秀.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 提高學生數學能力[C].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年第11期.
[3]謝英新.贏在頂層設計——微課開發設計與教育教學創新[R].2015年7月.
作者簡介:
吳芳蓉,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