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重要的理工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校本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自從出現以來,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在中學數學實踐教學中,基于數學校本課程研究的角度探索教研工作,對于中學數學教學效果提升具有積極意義,也是現代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中學;數學;校本課程;思路
在理工學科體系中,數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實施有效的校本教研,尋求數學學科的創新教學策略,可以提升中學數學教學實效性和針對性,滿足學生越來越多元的學習需求,也能適應當代數學學科的發展趨勢。
一、 校本課程對中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校本課程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模式,對于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由于思路和理念上的限制,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并不高,校本課程旨在轉變這種教學局面,通過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隨著現代教學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空間越來越大,通過引入校本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研判和探索知識,提升綜合教學效果。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校本課程的應用既是一種理念創新,同時也是一種策略創新,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鍛煉教師的現代教學能力,提升教學綜合水平,對于教學現代化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采取校本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滿足當代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現代學生對于知識和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對傳統教學提出了要求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校本課程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同時也有積極的教學價值。
二、 中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 缺乏學習主動性
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問題。從學科性質來看,數學學科具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畏難情緒。此外,很多學生雖然對于數學學習較為重視,但是由于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教師又沒有及時進行教學引領,所以阻礙了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從而導致了總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利用校本課程探索嘗試找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中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 主體地位無法實現
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當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很多數學課堂上,由于老師固守傳統教學模式與路徑,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成為制約教學效果提升的一個瓶頸。在中學數學課堂上,很多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缺乏足夠的活力,學生也參與不到數學教學中來,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對此,讓學生主導課堂,充分落實生本理念,是提升中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核心要素。
(三) 數學教育缺乏針對性
從中學數學教育的特點來看,提升教學針對性是必然趨勢,但是中學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缺乏教學針對性的問題。很多教師按照基本的教學大綱與教學流程,按部就班開展數學教學,不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既無法營造有效的數學實踐環境,也不注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訓練,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數學實踐和創新能力都較為薄弱。
三、 建設中學數學學科校本課程的思路
(一) 注重數學校本教研的體系性
體系性是數學校本課程教學的重要特征,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想發揮校本課程的作用,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研究模型,必須增強教學的體系性與針對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很多數學知識都具有抽象性,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和思維的局限性,很難自主梳理出清晰的知識脈絡,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參與其中,進行有效地引導教學,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的網絡,打通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隔閡。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校本教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更容易被學生所掌握。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升數學校本教研與體系思維的構建效果,需要教師自主創新,提升校本教研的科學性,實現教育目標。
(二) 做好課本教研的配套工作
利用校本教研開展數學教學工作,還要做好教學配套,包括教學評價和課程等。數學教師要開放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視野,跟隨現代教育發展的腳步,不斷整合先進教學理念,形成自己的校本教研教學體系,滿足新時期學生的需求,提升教學總體效果。在利用校本課程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書本式”課程觀念,創新課程認知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樹立“材料式”的課程觀念,提升教學的多元性和豐富性,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數學教學資料。
(三) 注重校本課程素材的積累
中學數學教學不能一蹴而就,離不開大量教學素材的積累,在建設校本課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素材,通過教學資料的整合,夯實學習基礎,提升學習綜合效果。積累教學素材不是簡單的堆疊教學材料,而是要通過創新整合的方式,將高質量的教學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知識,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后,記錄下自己善于接受的知識,為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打好基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素材已經轉變了過去的局面,各種信息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態勢,如何甄別這些教學素材,選取最優質的教學材料,不僅僅需要學生自身付出努力,教師同時要做好引導工作。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中學教育體系中,數學是重要的學科,如何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思維是每個數學教師都應當關注的問題,在校本課程教研實踐中,由于缺乏科學的理念指引,仍存在諸多教學問題。下一步,需要數學教師不斷創新理念,轉變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建設校本課程,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祝康寧.對中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8):160.
[2]梁鑫龍.新人教版中學數學校本化教學的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16(4):26-27.
[3]廖志鵬,廖全明.中學數學“兩環節+三反饋”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6):125-126.
[4]陳燕梅,于澤元.初中數學新授課校本作業設計有效性的評測標準探析[J].福建中學數學,2017(1):11-12.
[5]鄭鋒.從一次數學說題教研看校本作業的編寫[J].福建中學數學,2016(11):15-19.
作者簡介:
鞠飛,黑龍江省安達市,黑龍江省安達市中本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