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們國家的發展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二是知識經濟大爆炸的挑戰;三是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挑戰。在迎接這三大挑戰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大批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教學;課堂;高效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革除現行教育的主要弊端。這個弊端就是束縛、壓抑甚至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教師。
因此,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那么教師角色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教師應該樹立四觀: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一、 樹立新型的教師觀
1. 準確定位教師角色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教師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幫手。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研究理論、探索知識、討論并解決問題。
2. 教師要有遠大志向
一是爭當嚴師。“教不嚴,師之惰。”嚴厲是一種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也是對學生、事業、教師自身負責任的一種表現。要嚴而有度、嚴而有理。剛柔相濟,柔中帶剛,有張有弛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爭當“名師”。“名師出高徒。”“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人們也常說:“人以校名,校以人名。”無數人才成長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人努力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會發展得越快,對于社會就會越有作用。
三是爭當“人師”。古語講: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不但要從知識層面上做學生的教師,而且要在精神層面上成為學生的榜樣。人師不僅要儲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完美的形象、高尚的人格,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也都應該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
四是要爭當“特師”。所謂“特師”,就是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就是獨樹一幟,別具一格。成為有特色的教師就是教學要有自己的特色,或知識淵博、旁征博引,或長于講解、雄辯滔滔,或感情飽滿、神采飛揚,或精雕細刻、潤物無聲,或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彰顯人格特色。
3. 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倘若要塑造品德高尚的學生,必須具備完美人格的自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育者必須不斷接受教育,充實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而我認為,教師的知識應該是一道奔流不息的山泉,永無干涸之日。
二、 樹立新型的教學觀
一方面,新型的教學觀注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協調的發展。因此不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能力的培養,除了依靠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外,還受諸如情感、態度、價值觀、品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僅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能力,還必須關注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者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變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為主動地、靈活地學習。與此同時,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在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準則,使學生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另一方面,新型的教學觀重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構成的統一的活動體系。“教”和“學”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也就是新課改中提倡的互動關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反映了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師的“教”主要是為學生的
“學”服務的,教師的“教”要真正起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
三、 樹立新型的學生觀
學生需要教師的愛,熱愛學生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該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善于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樂于幫助學生找到改正錯誤的方法和措施。我們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不要用一個標準培養學生,要持多元化標準,就是要從多角度看待學生、不拘一格培育學生。
學生與教師在人格上要處于平等的地位。傳統的教育,教師一直高高在上,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做。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新型的學生觀,教師必須俯下身子,把學生看成是鮮活的生命、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善于質疑、釋疑。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同時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師不能用老眼光看問題,要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到他們的可塑性。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所具備的潛能。教師首先應該是心理學家,其次才是教育家。教師第一任務是了解學生,而培養則是第二任務。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弱勢,教師應該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 樹立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這種特殊的身份決定了教師除了要有高尚的品格以外,還應具有淵博的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以及科學的教學思想。只有學識淵博和才華出眾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仰慕。由此可見,教師應該不斷地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學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用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只有在先進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終身學習,堅持不懈,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作者簡介:
段金元,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