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多數地區的大多數學校,英語學習是從初中開始,而有別于中文科目的一大特色就是英語學習中加入了“聽”這一考核項目。英語聽力成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瓶頸”,有效的英語“聽后”活動是解除“瓶頸”的一個好方法,但這些活動設計目前還不夠成熟,亟待改善。本文將對英語“聽后”活動的含義、需要加強的地方以及應該實行的方法作了一個簡單的敘述,以求初中英語聽力學習框架得到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后”活動設計;問題;策略
一、 引言
英語“聽”的特色設計,讓聽力訓練成了學習英語的必要途徑,然而,很多學生依然在聽力上丟掉大部分分數。初中學生大部分才剛剛接觸英語學習,既有很大的進步學習空間,又有很大的學習問題,找出英語“聽后”活動設計存在的錯誤點,加強提高活動可行性,具有必要性和可觀性。
二、 “聽后”活動,仍存問題
(一) 缺乏整體性和關聯性: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有時會存在“個人情感化”傾向,或者受到教學水平高低不同的影響,設置的“聽后”活動難易度也參差不齊,學生在學習水平差距比較小的條件之下,很難接受教師設計的過于偏向化的活動。有的活動難度過多超出這個水平,學生壓力太大,會喪失學習自信和勇氣;有的又過多低于這個水平,對學生而言,沒有絲毫可參與性,降低學生學習興致。在活動設計時,缺乏對“聽前”“聽中”與“聽后”之間的層次關系分配與關聯的把握,活動設計缺乏整體性、忽視關聯性,學生的知識點把握就顯得分散,“聽”“讀”“寫”難以實現“三位一體”全方位提高學習成效十分困難。
(二) 缺乏趣味性:不少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的方法上,遵循“講完任務完”的原則,認為只要把英語書上要求講的知識講完就算是完成任務,在這種傳統式的教育法影響下,教師“聽后”活動設計無疑顯得單調、枯燥,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創新力度不夠,趣味性缺乏使學生喪失學習動力,“聽后”活動形同虛設。
(三) 缺乏基礎技巧學習與實際操作:初中英語教材都有對英語學習訓練資料的提供,在英語聽力的教材設計中,往往設計有對聽力具有輔助性的參考材料,學生學好英語沒有一定的技巧無法進步。教師在聽時往往注重所聽部分而忽視基礎性材料,比如高頻單詞的標注,讀題技巧與重點內容的聯系。在平時的英語訓練中也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標注等基礎性錯誤,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朗讀技巧一無所知,發音也是各不一樣。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沒有打好最基本的底子,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
三、 改善“聽后”活動,有技可施
(一) 構建整體學習法
學習形如成長,需要綜合發展。在“聽后”活動設計中,教師應該更多從學生整體學習需求和現實條件上考察,將更多、更全的信息都加以考慮、應用,設置出符合學生群體的活動。活動既要體現合理的規劃性、“聽”過程的關聯性又要能展現出“聽”“讀”“寫”三位一體。
1. 聯系“聽前”“聽中”:學生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聽力訓練,需要聽前、中、后等三個重要過程。一個好的“聽后”活動設計不是片斷式的,也不是孤立的。教師應該做好“聽前”準備,比如單詞學習、聽力技巧教授以及就應該注意的問題的宣告;在“聽中”的過程中,也應該發現學生的問題,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為“聽后”活動的設計做好準備,補充不足的地方,發揮長處。
2. “聽”“讀”結合: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讀”的訓練,許多學生在英語讀的方面都比較陌生,一個是音標并沒有完全把握,再一個是教師平時教學沒有及時更正,形成不標準的朗讀發音。所以,教師應該在“聽前”向學生指出容易混淆、聽錯的地方。比如thirteen、thirty和third之間的意思差別和發音差異,也可以找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聽力文章,作為示范文章讓學生閱讀,熟悉文本,對英語聽力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在“聽后”活動設計時,可以把這些反映在活動中,再次鞏固。
3. “聽”“寫”相融:單純記憶單詞或者練習聽力,學生知識儲備還不夠,教師也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以布置作業的形式寫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提高寫作文的頻次,鍛煉學生對英語學習深度的把握能力。同時在“聽后”再次加入與寫作相關的活動項目,達到再次訓練、加深印象的作用。
(二) 找重點,固基礎
初中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往往會遇到困難,比如說單詞不認識、句子不會連貫、聽不清楚等,教師需要找出學生的困難點,要對課文知識足夠了解。首先是學生的單詞學習與積累,比如九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Topic 1這一節中,教師應該將重點需要把握的單詞包括一些句子在課堂上讓學生勾劃下來并熟記。對于學生的“聽后”作用是十分大的。
(三) 構建趣味情景英語課堂
教師應該主動尋找課堂“添加劑”,將情景英語帶入課堂,增加課堂學習的吸引力,趣味課堂設計,教師需要尋找學生的愛好點以及將創新帶入活動中。比如,可以在活動中設計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加入競賽環節、角色飾演、糾錯大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例如在仁愛版英語八年級Unit7 Topic3 Section D這一環節中,就知識學習的內容,將食物討論內容加入課堂,讓學生自由討論,什么樣的飲食方式才是合理的,應該怎么實行計劃。
A: I think we need to have enough food,never too much or too little.
B: The food must be clean and we should cook it properly.
A: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keep a balanced diet.
B: Yeah,but sometimes we also eat regularly not good and healthy food.
A: This is what you should change.
B:Oh right,you are right...I just do it tomorrow.Thank you.
(四) 參與實踐,對話生活
“聽后”活動設計的范圍應該得到擴大,教師應該將一定的社會實踐的成分考慮進去,除了課內活動,也應該設計相應的課外活動。例如,在Unit 7這一單元中,就有涉及關于食物與健康的話題,除了一般性的講解與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聽”過程中記下一般性常用句子類型,然后就是將主要單詞學會,這樣在外出實踐時就會減少交流的障礙,比如采訪外國人的對話可以這樣設計:
A: Hello,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for our body.And healthy food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So what do you think is a health diet?
B: A healthy diet should contain all the essential nutrients.
A: What is your eating habit?
B: I have a balanced diet and I always have meals in a regular way.
A: So,how do you keep fit?
B:I am not particular about food and I often do exercise as long as I have free time.
A: OK,you are so pretty,thank you.
這樣的對話實踐大多時候給學生帶來的學習成果會更加明顯,因為這不同于課堂之上的“任務型”作業,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總體性的提高,而且通過實地接觸英語能力比較高的人,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降低“聽后”活動的參與難度性。
四、 結束語
初中英語學習是進入英語學習領域的第一步,這一步如果走對了對今后的英語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更好、更輕松地接受更高一級的英語學習,比如高中英語的語法、發音、寫作等。如果沒有及時為學生提供一個恰當的、實際性的學習活動,英語學習就具有很難的攻克性。所以,“聽后”活動的設計應該是一個需要考慮所有因素、包含較大可行性內容的教學設計,這是整體性。在活動中,還應該考慮到英語聽力學習中怎么讀、怎么寫、怎么聽以及怎么合起來運用等問題,做到讀與聽的結合,聽與寫的結合。同時實踐性作業也是必要的,再加上教師構造的情景活動,“聽后”活動才能對學生“有益無害”。
參考文獻:
[1]束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讀后活動設計[J].教師,2017,(08):86-87.
[2]陳衛兵.初中英語“聽后”活動設計的策略研究[J].遼寧教育,2017,(01):64-67.
[3]竭金玲.預制語塊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王瑞蘭,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