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
摘 要:現階段的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比較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為自己畢業后能夠在社會中更好立足奠定堅實基礎,做好就業準備,這種學習行為就導致了職業教學總是帶有一些現實色彩,具有很強的功利性,語文課程被大大壓縮,中職語文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為中職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語文教學中應該加強文學教育,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增加對生活的感悟能力,確保中職學生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共同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中職語文教學加強文學教育的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語文 文學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1-0-02
語文教育是由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兩個部分組成的,語言教育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和應用語言規律和方法,培養學生使用語言規律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而文學教育就是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學生文化感染和熏陶,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提升學生運用語言藝術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學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密不可分,缺少了文學教育的語文教育是枯燥、乏味的,是沒有生命力的教育。同時文學教育如果脫離了語文教育這個框架,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最近幾年,文學教育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正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但是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卻被置于無人重視的角落,鮮有人提及。文學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并沒有得到教師、學生和學校的重視。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中職學校及時轉變認識,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該加強文學教育。
一、中職語文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中職語文教育功利性嚴重
中職教育的自身特點就決定了其特殊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其在教學實踐中更加追求效益,追求實用性,重視專業教育、輕視人文素質培養,這已經成為很多中職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作為基礎文化課程的語文學科和專業課程相比,地位逐年下降。理論上,中職學生同樣需要擴大自身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要具備一定的鑒賞和審美能力,但很多學校認為學生更需要從事技術研究、推廣、生產經營、合作溝通所具備的聽說讀寫能力,特別是交際、應用文習作的能力。所以中職語文被很多人認為應該結合中職學生的專業需求,開設一些更加實用、精細化的內容,還有不少極端者認為中職語文就應該講解一些說明文和應用文的分析寫作即可,剩下的時間應該讓學生多學習專業知識。在這種功利化趨勢下,中職語文課程逐漸成為專業輔導課程,這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十分不利。
2.中職語文教師文學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
由于中職學校自身的一些原因和限制因素,導致學校很多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嚴重流失,再加上學校不重視中職語文教師隊伍建設,中職語文教師文學素養較低,在思想上又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工作不積極,無壓力。在很多教師思想中都認為中職學生文化水平較差,學習欲望差,再怎么教都很難提升,這種錯誤的思想就直接導致了教師不注重自身的文學素養提高,不能很好發揮教師的工作潛力,表現為文學知識掌握不足、文學理論嘗試掌握不全面、文學作品鑒賞能力不高,不能向學生深刻揭示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境,更不能用文學知識感染和熏陶學生。
3.傳統觀念導致對文學教育的影響
在我國中職教育曾經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層次,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大學擴大招生,中職教育逐漸受到冷落,被視為次等教育。在多數人的思想中都認為中職教育是學習較差學生的出路,這種思想不僅在社會和家長層面廣泛存在,在很多中職學生心目同樣存在這種思想。從學生角度分析,很多學生選擇中職學校,就是為了學習一門專業技術,畢業后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對文學知識學習,能不能理解文章,會不會寫作,怎樣表達情感,很多學生都認為對他們今后就業不會造成多大影響。這種注重實用性,重視效益的想法,使很多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不重視,學習積極性不足。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對中職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產生不利影響。
二、中職語文教學加強文學教育的對策分析
1.增加文學課程比例,編寫校本教材
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是語言學習和文學教育合二為一的混合型教材,并不是為語文教育而針對性設計的,這類綜合性語文教材將語言和文學結合在一起,不管是從語言教學效果還是文學的教學效果來看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而文學作品教學逐漸成為語文教學的旁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多的注、語法、修辭手法、邏重字詞輯等方面的編排,并不能真正發揮文學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文學教學要逐漸淡化工具性和功利性傾向,強調文學的人文性。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有必要加強文學教育,增加文學課程比例,結合學生文學功底選擇難易適中優秀文學著作讓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同時中職學校還要積極探索適合各個專業特色的校本教材,保證在教學實踐活動更容易被學生和教師接受。校本教材文學作品的選擇要堅持由淺入深,注重趣味性的原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還要拓展題材范圍,要增加當代優秀文學作品和國外優秀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和理解。
2.尊重中職學生的自主創新
文學教育的目的為了獲得情感體驗和表達,因此文學教育就要求教師注重中職生對文學作品的真實體驗和個性化解讀。首先,精選解讀視角。對同一個文學作品,不同的閱讀主體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個性化閱讀是做好文學教育的出發點;其次,注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完善。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文學作品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情景和氛圍,讓學生在對話交流過程中逐漸調整自己的觀點,倡導個性化閱讀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觀點和論證去說服別人,同時還要學會接納他們和自己不同的見解。但是對文學作品的個性化閱讀并不是顛覆文學作品的本層的含義,而是在確保總體方向基本正確的前提下能夠自圓其說,這才是真正的個性化解讀。
3.提高中職教師的文學素養
作為語文教師要養成勤讀文學作品的習慣,教師的文學知識匱乏,勢必會造成教學語言枯燥乏味,見識淺薄。文學教育要求教師具備全面的文學素養,包含了多元化的文學知識結構,豐富的教學經驗,活躍的想象力,充沛的思想情感,高尚的文化品位和鑒賞能力,教師只有具備這些文學素養,才能深刻把握作品意蘊,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
中職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強調以就業為中心,但是中職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專業技能教育,還需要文化課程發揮積極作用,強調文化課程的文學教育功能。總之,中職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教育中會遇到來自學校、學生和教師等多方面的難題。中職語文教學強化文學教育滲透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學校、學生、家長共同做出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文學教育的人文性功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毅文. 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專業結合策略探究[J]. 職業. 2017(25)
[2]張頊.中職語文教學中誦讀法的困境與出路[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17(09)
[3]師建軍. 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17)
[4] 毛軼超.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J].文學教育(中). 2014(03)
[5] 楊潔敏. 淺談中職語文教學如何與專業課相結合[J]. 江西化工. 2014(01)
[6]李慧娟. 淺談構建中職語文教學的新方法[J]. 中國校外教育.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