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也在不斷改變著,在基層黨建工作中,以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為基礎,形成了“微黨課”這一新型黨課模式。學習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它的互動性、時效性等特點有利于基層黨員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具有很強的可行性。本文提出了微黨課在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及具體的實施方法,旨在為“微黨課”在基層中的推廣和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微黨課;基層黨建;意義;實施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支部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攻堅克難的堡壘”。微黨課作為新形勢下黨員教育的創新模式,將“亮、做、悟”的實踐,再現到“看、議、評”的課堂,達到“學、促、改”的效果,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遭到精神的逐步升華。
一、微黨課的涵義和現實意義
微黨課有別于領導、專家講課的傳統黨課,是黨員的一種自我教育方法,是傳統黨課在實踐中的創新形式。微黨課作為完善黨組織自身建設、強化黨員教育、黨員意識、提升素質的載體,旨在推動黨員教育形式的多樣化,使其成為常態化,打破“一言堂”,擴大黨員教育的廣泛參與度,增強黨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從而提升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
(一)“微黨課”教育模式具有平等性。“微黨課”可拉近傳播者與受教者之間的距離,實現兩者間的平等對話,打破原有的學習形式,通過微信等新媒體使黨課教育變原有“主-客”模式為“主體間”模式,充分的尊重基層黨員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的地位,增加基層黨員的話語權,將基層黨員身旁的履歷、見聞和感想等融入到黨的理論政策之中,使宏觀敘事變成了日常敘事,不僅增強了思想理論宣揚的親和力,還造就了基層黨員接受理論的自覺性,更加貼近基層黨員的日常生活,減少授課者在教育過程中對基層黨員話語及思維的束縛。
(二)“微黨課”教育模式具有互動性。傳統的黨課教育模式,是一種單向的“灌輸”,“微黨課”模式將這種“灌輸”變為一種“對話”,提升基層黨員的地位,增添了參與度,繼而達到最終教育目的,并且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和效力,將進一步加強共同理想、主流價值觀和主導生活方式的認同,授課主體上更加突出了一個“眾”字。
二、“微黨課”是什么
(一)“微”是基礎。“微黨課”將學習單元切小、內容切細、時間切短,達到月月開講、人人能講的目的。從內容上看,聚焦一個方面甚至一點講深講透,注重以小見大、知微見著,不貪大求全、天馬行空。從形式上看,由普通黨員主講,普通黨員主持,全體黨員當聽眾、參與討論,最后由黨員集體評議。正是因為時間短又靈活、內容實又聚焦、形式上是眾人拾柴火焰高,較好處理了工學矛盾,使大家樂于參與,保持了長流水、不斷線、經常化。
(二)“黨”是靈魂。“微黨課”有別于一般的業務學習,旨在“強黨性、促業務”,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雙豐收。課程設計中,支部始終把政治性作為組織工作的第一屬性,引導全單位黨員同志增強“四個意識”,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自覺把組織工作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和落實,在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中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和精神境界。
三、黨支部開展微黨課的主要做法
(一)樹立微黨課觀念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作為網絡時代的衍生物,屬于時代的新生物。如若要發揮好“微黨課”的作用,首先要從觀念上做出改變,強化對微博、微信這些新媒體的認識,學習新媒體的運用。加強對網絡媒體的教育培訓,建設一支良好的“微黨課”團隊,這樣才能很好的將“微黨課”應用起來。一方面,“微黨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新媒體建設之中,采取多種手段和形式,將黨的理論知識事件化、口語化,從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共同理想和主流價值觀潛移默化至基層黨員的腦海里。另一方面,通過“小事件”、“身邊事”的報道,進一步引導基層黨員關心時政,從自身踐行科學發展觀,從周圍挖掘時代楷模,從而實現自我成長以及立德樹人的工作作風。
(二)貼近實際,助力發展,夯實支部建設基礎
為提升“微黨課”實際效果,夯實支部建設,為基層黨教助力,應嚴格制定黨課標準,要求“微黨課”內容要圍繞黨的政治理論、廉政教育等時事熱點,亦可以圍繞身邊的典型案例,由普通黨員圍繞中心聚焦一個黨建主題講一堂黨課,授課人緊扣主題撰寫教案,闡述自已學習心得,引發思考,從而進一步加強思想建設、明確工作方向,增強履職責任。主講人結合黨性觀念、奉獻意識、工作案例、身邊典型等內容引發黨員思考,不斷促進黨員進一步堅定信念、明確方向、履職盡責,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
四、開展微黨課的經驗和思考
微黨課之所以受到黨員的歡迎,關鍵在于結合基層實際,不斷創新黨課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積極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讓每個黨員走上了講臺,發揮了黨課教育在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隊伍活力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組織保障是微黨課開展的前提。各黨支部在廠黨總支的指導幫助下,成立了微黨課工作領導組,由支委全體委員任成員,明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切實做好微黨課組織保障工作。二是提升創新意識。
結語
微型黨課是黨教領域對“互聯網+”時代的積極回應,相對于傳統黨課而言有其時代優勢,傳統黨課與微型黨課之間是互補、互進的相輔關系,二者不存在取代關系,有研究者表明,“在基層黨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傳統的集中授課式黨課固然存在著問題,但仍然是黨員教育的‘主渠道,微型黨課這一教育形式就是對傳統黨課的有益補充”,并進而提出傳統黨課與微型黨課相結合的新思路,微型黨課的發展,一方面要以二者的結合為導向,為實現更好的有機融合而不斷提升微型黨課的品質,另一方面,微型黨課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規避目前實踐中的一些模糊概念,澄清微型黨課的“能指”與“所指”,回歸微黨課作為課程的本質特征,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理論研究,實現微型黨課理論與實踐的“雙向滋養”,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黨教育人的全員性、經常性。
參考文獻:
[1]姚永泳.微黨課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院報,2018,1116-118
[2]賀麗,陳晨.“微黨課”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優勢與意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2:40-41
[3]劉冬梅,夏澤勝.微黨課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12:21-23
[4]高校“微黨課”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學習月刊,2015,8:53-54
[5]朱俊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課題組.發揮微型黨課的重要作用[J].黨政論壇,2015
[6宋亞晨.微黨課”成就大講堂[J]人民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