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
摘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是教師一直以來都在研究的問題。對于初中生而言,數學教學不單單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把握基礎的題型,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學生數學技能的培養,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從而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本文結合個人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體會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是教師一直以來都在研究的問題。其實,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掌握數學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加之初中課程繁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束縛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法,從根源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就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的觀念,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師生轉換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擔任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責任。教師的職責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同時教師也不能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思維得不到有效的訓練,這樣不利于學生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限制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于學生,更要教會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的方法。比如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同桌交流、組間交流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充裕的交流合作學習時間,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二、以實際問題引入教學內容
教師想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就要從實際問題出發,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生活情境教學,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著去分析、推理、整理和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的欲望。比如教師在上“圓”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如“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讓學生將這一問題帶到學習中去,收獲了一定的知識后,再將其運用到實際中去。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引入到教學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和反思
初中生處于一個心理和思維都在迅速成長的階段,好奇心也特別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安排學生進行每周一次的學習總結和反思,內容可以包括學生在本周內掌握的知識點和知識結構以及沒有掌握或者不能解決的問題,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轉移視線,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樣做不但可以讓學生回顧本周所學內容,鞏固知識體系,還能讓學生明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點,促進學生及時改正自身錯誤,明確自己的學習和努力的方向,這樣一來,學生的心思就能集中地放在學習上,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討論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在課后也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討論,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被老師看重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即使受到了懲罰,也不會怪罪和記恨教師,能夠明白教師的做法是在關心學生。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關心,自然會喜歡教師,從而逐漸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也會喜歡把自己在學習上的問題和困惑告訴教師,及時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在這樣的學習氛圍的感染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完成教學的目標,需要與學生轉換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從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與學生交流和討論,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學會總結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教師也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在實踐教學中積累經驗,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芝,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建構學生的符號感[J].數學學習與研究.
[2]張閣延,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