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
摘要: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能夠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進行培養,但由于農村小學基礎設施不夠齊全,故難免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鑒于此,廣大教師可充分借助鄉土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以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本文主要對農村鄉土資源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農村;鄉土資源;小學;科學教育;應用策略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能夠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提升和培養,屬于一門重要的科學啟蒙課程,在農村小學的科學課程教學中,為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規避教學設備和資源方面的弊端,廣大教師可對現有的鄉土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以此拓寬教學實踐空間,充分發揮鄉土資源獨特的教育優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農村鄉土資源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因地制宜,做好教學準備
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中,很多材料都常出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其留心觀察就能得到。實踐教學中,教師可提前的公布教學中所需資源,之后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收集和尋找,同時還可鼓勵學生進行廢物利用,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讓小組同學結合收集到的材料開展實驗活動。例如,農村地區的蠶蛹隨處可見,因此,教師便可引導學生使用蠶蛹代替蝴蝶對“蝴蝶的羽化過程”進行觀察。再例如,銅、鐵、鋁鑰匙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教師可讓學生利用這些物品開展“絕緣體和導體實驗”。通過上述方式,不僅可避免教學設備緊缺給教學活動帶來的影響,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周邊閑余土地建設科學試驗站
在農村小學中,很多學生都是吃住在校,因此其課外時間也會比較充裕。在完成科學課程教學之后,教師可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在校園周邊的空地建設“科學試驗站”,例如,師生可共同開辟一塊“科學實驗菜園”,并親手種植西紅柿、黃瓜、豆角等作物,使學生能夠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靈活的應用于現實生活,實現科學知識的活學活用。上述教學模式充分滿足了新課標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要求,即讓學生直接參與實踐活動,對其手腦并用的能力進行培養,借助現有資源,使學生在小菜園中參與植物栽培、種植等活動,既可提升其專業知識技能,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1]。
(三)利用自然環境進行室外教學
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獨一無二,與城市的繁華喧囂截然不同,更多了一份恬靜和悠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真正的大自然,共同領略大自然的無限風光,開展一系列室外教學活動。在科學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礦產、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土壤、動植物等內容均可在農村找到實踐考察基地。例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去到周邊的化工廠了解河水的污染情況,教師還可在一旁進行引導,如“同學們,由于化工廠排放出大量的廢水,使原本清澈無比的河流變得渾濁不堪,很多小魚小蝦都被毒死了”,以此引起學生們對和水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通過上述教學模式,不僅可讓學生與大自然直接接觸,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的生動和直觀,同時也能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鄉土資源的有效建議
(一)揚長避短,凸顯鄉土資源教育優勢
相比于城市小學生,農村小學生的知識面相對狹窄,且動手實踐、分析等能力也十分有限。但農村小學生在觀察自然現象、種植等方面的經驗較為豐富,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揚長避短,充分凸顯鄉土資源教育優勢。例如,在學習關于“河流對土地的作用”的內容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去到學校周邊的溝渠,讓學生觀察在什么樣的位置河流的流速最大?什么樣的位置容易產生沉淀?以調動學生觀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因地制宜,凸顯實踐資源價值
農村地區的實踐場所隨處可見,如農作物大棚、果園、花圃、農戶家的菜園等等。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定期帶領學生為果樹、菜苗等松土和施肥。同時還可在秋收時期,組織學生進行“掰玉米大賽”、“拾棗大賽”等簡易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在將玉米的根系撥開之后,會很容易發現,同樣一株玉米,靠近水溝一側的根系既細密有發達,但遠離水溝的一側卻截然不同,通過這一現象,學生們便會總結出植物根系的“向水性”特征[2]。
(三)身臨其境,感受氣候資源變化
農村地區自然條件豐富,氣候更是變化多端,如此也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和素材。例如,在下雨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螞蟻、小燕子等的行為,從而察覺到氣候的變化特征,真正理解了“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的含義,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更多科學知識,并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對自然以及家鄉的熱愛之情。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的科學教學資源豐富多樣,實踐教學中,要求廣大教師善于挖掘鄉土資源中的教育元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鄉土資源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促進其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祁玲英. 農村小學科學課程中利用鄉土資源教學的策略研究——以蘭州市七里河區XX小學為例[D]. 西北師范大學, 2015
[2]郭樹林. 農村小學科學教育探討——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展開具體的科學教育活動[J]. 新課程(上), 2016(5):427-417